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杨海平(杨海平(四川江油:长髯飞人))

杨海平(杨海平(四川江油:长髯飞人))

杨海平(杨海平(四川江油:长髯飞人))

杨海平,出生于1949年,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圌山村1组农民。

从小开始习武,后来跟常聪和尚学走铁索,经过刻苦训练,学会了“铁索飞渡”,被称为“长髯飞人”飞渡江油窦圌山,功夫代代传。。

杨海平学会“铁索飞渡”后,经过多时摸索,终于独创了“倒挂金钩”、“金鸡独立”、“空翻筋斗”、“仙人指路”、“苏秦背剑”等惊险动作。

1994年夏,中央电视台到窦圌山拍摄“铁索飞渡”专题片《窦圌山惊魂》。节目播出后,“铁索飞渡” 被誉为“华夏一绝”。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海平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四川省江油市
  • 出生日期:1949年
  • 职业:武术表演
  • 主要成就:独创了“倒挂金钩”、“金鸡独立”、“仙人指路”等惊险动作。
    央视拍摄专题片《窦圌山惊魂》
  • 专业特长:铁索飞渡

奇人

20多年里
杨海平
杨海平
几次差点粉身碎骨
同伴失手身亡留他独自坚持
杨海平出生于1949年,是江油市武都镇圌山村1组农民,从小开始习武,他和同村的年轻人王勇、钟应国见常聪和尚走铁索如履平地,十分羡慕,就开始跟常聪和尚学走铁索。经过刻苦训练,三个年轻人都学会了“铁索飞渡”。
当时他们血气方刚,表演时都不系保险绳。但后来发生的一次事故,使得“铁索飞渡”只剩下杨海平一人坚守。
1996年7月12日上午,杨海平、王勇、钟应国轮流为游客表演。9时10分,轮到钟应国表演时,一时失手,从高高的铁索上摔了下来,当场遇难。痛失伙伴后,王勇改了行。想到“铁索飞渡”这一绝技不能失传,杨海平单枪匹马地坚持着,只是此后他一般都系了保险绳表演。
杨海平学会“铁索飞渡”后就想,为什幺不能在铁索上表演一些武术动作呢?经过多时摸索,杨海平终于独创了“倒挂金钩”、“金鸡独立”、“空翻筋斗”、“仙人指路”、“苏秦背剑”等惊险动作。
1994年夏,中央电视台到窦圌山拍摄“铁索飞渡”专题片《窦圌山惊魂》。节目播出后,“铁索飞渡”被誉为“华夏一绝”。
几次遭遇惊险差点跌下峡谷
在20多年的表演生涯中,杨海平几次差点从铁索上摔下去。1995年的一天,没系保险绳的杨海平在表演“双手脱链”行走时,突然脚下一滑,身体猛地向下坠去,危急关头,他一把抓住掠身而过的铁链,这才免去一场粉身碎骨的灾难。1997年8月的一天,杨海平为络绎不绝的游客一连表演了十几场“铁索飞渡”,后来脚背竟累得钩不稳铁链,幸亏繫着保险绳,他才没落下深深的峡谷。
杨海平的妻子龚玉辉几次劝丈夫别干了。可杨海平每次都说,“游客们千里迢迢到这儿来就是为了看‘铁索飞渡’,我不表演岂不是让人家白跑一趟?”
儿子被逼飞渡从此变得懂事
杨海平不仅自己继续走铁索,后来还把儿子杨朝也逼到了铁索上。
生于1983年的杨朝上国中后,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及时拿到零花钱就赌气不上学。杨海平火了:“不去上学就跟我去走铁索!”杨朝繫上保险绳,在父亲搀扶下战战兢兢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在铁索上走了一个来回。这一走,他吓破了胆,也体会到了父亲挣钱的不易。从此杨朝改掉不良习惯,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南科技大学。说来也怪,杨朝自从那次被吓破胆后,竟对“铁索飞渡”产生了兴趣。学习之余,他常跟父亲练习,竟也学会了“铁索飞渡”。

奇女

每次回家
她都要走铁索过瘾
杨海平的女儿杨力1988年出生,从小就对“铁索飞渡”很感兴趣。后来杨海平索性在自家屋后架上钢管和绳索让她练习。
走铁索除了保持平衡外,还须锻鍊臂力和腿力。因此杨海平经常要女儿做伏地挺身,哪怕在冬天,也要在冰冷水泥地上做够50个伏地挺身才準起来;为练习脚背力量,杨力在钢管上一倒挂就是十几分钟,血液倒流,把脸憋得通红;为练好握索、吊索等基本功,她的双手常被磨出血泡。在父亲的指导下,杨力学会了“倒挂金钩”“大鹏展翅”等高难动作。
11岁那年夏天,杨力在父亲引领下第一次走上了铁索,成为史料记载的“圌岭飞渡”最年轻的女性。虽然她此前已在家里练了很久,但第一次走上高空铁索,心里还是很虚。她在父亲的鼓励下,一点儿一点儿终于走完了长20米的铁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杨海平(杨海平(四川江油:长髯飞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