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之日
冬天里的太阳”,用来比喻人温和慈爱,使人容易感到亲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冬日之日
- 拼音:Dōng rì zhī rì
- 近义词:艳阳高照
-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
基本信息
【解释】冬天里的太阳”,用来比喻人温和慈爱,使人容易感到亲近。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成语典故
春秋时,赵衰(Cui)和赵盾父子二人,都是晋国的功臣。
赵衰,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是晋文公重要的谋士。晋文公是晋献公的公子,名叫重耳。因为晋献幺要让宠妃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继位,竟听信谗言,迫害其余的儿子。重耳于是逃奔国外,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才回到晋国(参看“退避三舍”)。赵衰和狐偃等人,始终伴随重耳,辗转流亡各国,为重耳出了很多主意,给了很多帮助。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赵衰继续辅佐,策划国政。晋文公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赵衰是起了重要作用的。文公死后,襄公继位,赵衰一贯尽忠竭力,为晋国献出了他的一生。
赵衰的儿子赵盾,也是相当精明强干。晋襄公时,他曾担任国相,主持国政,颇有成绩。襄公死后,大臣们多主张立公子夷皋为国君,而赵盾坚决反对,说夷皋才七岁,实在太幼稚。大夫狐射姑(即贾季,狐偃的儿子)提出立公子乐,赵盾也不同意。赵盾主张由公子雍继位。狐射姑却不服,便离开晋国,到狄国去,住在他外婆家里(狐射姑的母亲是狄人)。
后来赵盾还是立了夷皋为国君,即晋灵公。灵公继任后,果然幼稚无能,而且骄横无理,赵盾几次严肃地劝谏,不但无效,而且还要杀害他。赵盾不得不暂时离开了国都。不久,晋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这才回来,另立了晋成公,他仍旧继续辅政。(参看“董狐之笔”)
赵盾和他的父亲赵衰,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当时人们称讚他父子俩都是晋国的功臣,但是,两人的性格却并非完全一样。《左传·文公七年》载,有人曾问狐射姑:“赵衰、赵盾孰贤?”狐射姑答道:“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两人都不错,不过一个比较和蔼,好比冬天的太阳,令人可爱;一个比较严厉,好比夏天的太阳,令人可畏)。”
“可畏”是可敬畏的意思,并非贬词。例如宋朝作家苏东坡赞王禹偁(Cheng)的画像道:“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所谓“秋霜”和“夏日”,都是比喻正直可敬的人品,也叫“夏日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