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900字
《瓦尔登湖》清澈涤尘
曾经有人说,巴尔扎克的著作非傅雷译的不看。虽有妄语之嫌,但也从一个角度申明了翻译品质的重要。
梭罗的《瓦尔登湖》有“塑造读者人生经典”之美誉,而潘庆舲的译本,在《瓦尔登湖》的诸多译本中,无疑是一流的。
信、达、雅。译文优美,准确、传神。娓娓道来的风格,如行云流水,如春风化雨,绝无晦涩地把读者牵进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思与行。
第一篇无疑是重中之重。省俭有方。其间有几层意思交织着:对现代人不遗余力追逐的生活方式的朴素而深刻的反思,令人们难负其累的衣食住行以及教育费用等等的价值所在;极俭生活方式的可行而又愉快的体验;极俭生活方式的经济账;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感受,非纸上谈兵,非空穴来风,因系亲历而显得那么生动,那么有说服力。
接下来十余篇包括了作者极俭生活的实录并细致感受,包括对人们热心追逐的流行概念的穷究其理,包括对物欲横流的温和却有力的批判。其所思所想,丰富,广阔,深刻。直指人生终极困惑。阅读这些散文,如飨思想盛宴。金句相连,即便是页脚段落亦有智慧可见。
作者知行合一地诠释着超验主义。势不可挡地形成了信仰的召唤,精神的引导,自我的反思。说不准会打破读者的惯性,来吧,让我们换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不断有名流在主流媒体推荐,《瓦尔登湖》在国内有越来越热之势。我想如果不是名士们在附庸风雅装模作样,那就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时,渐渐生成的群体的普遍性的困惑使然:当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奢华优渥的生活并不能带来终极幸福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找寻信仰的依托,找寻更有时空质感的理念,找寻幸福的模版。
于是发现,写于170多年前的《瓦尔登湖》,就在这里,闪烁着救赎之光。
但这不是一本读一遍就能了然于胸的书,而是要有这么一个过程:把自己的人生历练和顿悟,和作者字里行间充满的智慧和通达,来一番水乳交融,之后犹如醍醐灌顶。同时,在接受思想感召的同时,享受文学的华彩。这一点,在读《闻籁》及《湖》时感受尤甚。
可如果你没这个准备或者没这个需要,你可能就会觉得是布道者梭罗在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说不定,你还会有那么点不耐烦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瓦尔登湖》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