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老人与海》读后感_1300字

《老人与海》读后感1300字

受书友@王宗英的启发,开始看英文原版书。

书架上有本原先误加的《老人与海》,看了一下篇幅不长,词汇量不大,但对我来说也有难度,这么多年我与英语的接触就只在于追美剧和看原声大片了,而且上学的时候英语学得也不咋地。

“My English is very poor”,我说这话绝不是谦虚,我的英语是比“poor”更破的“poor”。

所以这有一点励志啊,我都敢读,你如果感兴趣,可以试一试,一定比我更顺畅。

按照《把你的英语用起来》中说的有关读原版书的三条规则,我开始看《老人与海》。

1、每天看40页,

2、每两页查一个单词,

3、每天5分钟用来复习前一天查过的单词。

第一条执行的还不错,时间充裕的时候,有时会超过40页,但后面2个就差一些。因为我的单词储备太少,两页才查一个单词的话,读不下去。

但按照《把你的英语用起来》中说的,应尽量减少查单词的次数,根据上下文大约猜出意思的,或者不影响理解句子的词,可选择缓查,否则频繁查字典,确实会影响读书的体验。

每天5分钟的复习我做得也马马虎虎。

但是因为小说本身的魅力,还是被吸引着读完了。

《老人与海》的故事很简单,一个老渔夫出海84天一无所获,在第85天出海的时候,经过两天一夜的奋战,捕到了一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鱼,老人将大鱼绑在船的一侧,在回程的途中,遭到了鲨鱼的袭击,老人把能用的工具全都用上,顽强地击退了鲨鱼一次又一次的攻击,最终大鱼还是被啃食的只剩了一副骨架,疲惫的老人带着一身的伤痕和大鱼的骨架回了家。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在海明威的笔下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大师的伟大作品就如同一颗炫目的美钻,内行人看了固然可以用专业的术语来形容其净度、色级和切工,外行人却也能感受到那非同一般的质感和美。

《老人与海》的句子多为短句,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装饰和赘述,却弥散着大海一般广阔深邃的气息。

海明威的写作手法有点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技法“留白”,每处留白都意蕴无穷,都是给读者留下的空间,你自己去补齐,心里的世界有多大,补出的世界就有多大。

阅读的过程中,我有一个特别的体验,就是在小说中读出了音乐的节奏感、旋律感。

老人孤身一人在茫茫的大海中与大鱼耐心的周旋,与海、与鸟、与鱼、与自己对话,在对话和与大鱼周旋的过程中,节奏时而舒缓时而紧张,盘旋而至的高潮是老人与大鱼的最终决战,大鱼最终被老人杀死,是高潮落尽的呜咽尾音。

在小说中感受到这种音乐般的节奏,一直让我非常神往。

村上春树在评价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他用音乐的节奏驾驭着文字,就像童话故事里魔法豆的枝蔓向天空伸展一般展开他的叙述。”这种感觉实在太过美妙,为了体验一下我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文版,结果初读居然看不下去,很受打击。

所以当我一霎时福至心灵感受到《老人与海》的音乐节奏,心里即震动又高兴,仿佛打开了一个结界。

是因为海明威的小说节奏明显,还是因为我的英语太“poor”,在模糊的不求甚解中,反而把握了作品的节奏?

也许这二个原因都有。

现在有了这样的体验,我可以再试着读一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英文版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老人与海》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