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三国演义(上)》读后感_1800字

《三国演义(上)》读后感1800字

[读三国一]桃园结义:拜把子的背后是拉山头、结派系、划圈子

黄巾起事,声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朝廷手忙脚乱,仓促应急,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自此,地方势力名正言顺招兵买马,顺利成长为无视中央的割据势力。

一张招兵榜文聚齐了传唱千古的桃园三兄弟,三人情投意合、一见倾心,焚香盟誓、祭天告地,结为生死兄弟,完成了蜀汉基业开张揭牌、启动资金、人才储备的原始积累。

桃园结义乃张飞首倡并一手操办的。首倡“吾颇有资财,招募乡勇,同举大事”“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的都是张飞,也就是说蜀汉公司的成立除了借用刘备汉氏宗亲的金子招牌、储备关羽这个视敌将为插标卖首的秒杀高手、潜在人力资源外,都是张飞一手策划、提议、出资、组建的。但张飞在完成桃园结义这个公司启动仪式后却甘愿屈居第三,这份胸襟、气度与眼光绝非常人可以拥有。比如瓦岗寨里的翟让、梁山泊上的晁盖若能有张三爷的觉悟,又何至于被李密、宋江的抢权接班害个不明不白的身首异处。

说回到桃园结义本身,其实也就是划个杠、弄个道、成立个小圈子,所谓仁义云云,掩盖住的其实是“强强联合”“抱团取暖”“借势强权”“进退同盟”“风险共担”等利益诉求,说白了拜把子的实质不是忠义强化而是道德抵押、不是忠义千秋而是道德绑架。

刘、关、张以哥们义气起事,也以之败事,“圈”就是个排他的团伙,圈子讲究的是圈内圈外有亲疏之分、有远近之别,圈内是可以任意妄为的自己人,圈外是不能完全信任、不可大用的外人。长此以往,就有了刘关张第一层圈,诸葛亮、赵云第二层圈,黄忠、庞统、法正第三层圈,马超、魏延等曾经的诸侯、有反骨嫌疑的就不知道是第几层圈啦,正是这一个个顽固的 “小圈子”阻碍了刘备势力集团更加持久更加健康的发展壮大。

对圈子内关羽刚而自矜、重私人小义轻全局危亡,张飞暴而无恩、酗酒虐下等人格缺陷造成的重大损失,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包庇,后来发展为以兄弟的名义对法纪甚至军令不断践踏,不仅削弱了蜀汉集团的向心力、凝聚力、公信力、执行力,更是让关羽因傲败北、张飞因酒丧命、刘备因怒毁业的罪魁祸首。

桃园结义,既是三国演义开篇明义的定调工程,也是三国里最家喻户晓的文化事件,“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长矛在手,万剑生辉,看我弟兄,迎着风烟大步来。”从此,这一拜成为后人不断模仿的忠义典范,拜把子也成为我们乐此不疲的一道文化基因。

拜把子的现象无论是在演义评书、名著武侠还是在庙堂政坛、江湖山寨里,都是家常便饭般地存在,以至于都总结出了“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的八拜之交,可以说是上至神仙妖怪枭雄政客,下至强盗土匪侠客文人,不论身份、不论年龄、不分男女,都好这一口。

山寨里,隋唐好汉有贾家楼结义四十六友,梁山泊更是痛痛快快地来了一个108大结拜;神话里,无父无母的孙悟空有合称“七大圣”的六个魔王兄弟,偷吃人参果与地仙之祖镇元子化敌为友的方式也是结为兄弟,六亲不认的二郎神有七个结拜的梅山兄弟;武侠里,白玉堂有四个结拜的老鼠哥哥,乔峰有段誉、虚竹两位弟弟,张翠山有金毛狮王谢逊一位大哥;文学中,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拜;政坛里,土匪出身的东北王张作霖靠结拜奠定了霸业基础,精于此道的蒋介石更是将结拜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常态化手段,一生至少结了10次、拜了30余位把兄弟,少年时期以老家奉化的同乡同学为结拜对象,出山至未当权时期在日本、上海结拜的多是闻人名士,大权在握后,为了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又纷纷与各路诸侯歃血为盟、互换盟书。

小圈子从来都是成事之大忌。历代农民起义,搞什么三十六友,一百零八将,降将派、招安派等等,历代开国元勋,搞什么淮西派、浙西派,四野、华野等等,这些以地域分成的山头、以资历组成的派系、以政见形成的圈子,都发展成了一个个的小圈子、小山头、小党派,最终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困扰着大局大业。

后人今人都好效仿桃园雅事,可惜的是只记得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的生死绑架,却忘记了当日桃园的重点当是“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家国情怀,所以说就算撇开“小圈子、小山头”的糟粕弊端不谈,后人也只是学了个皮毛,落了个画虎不成反类犬。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三国演义(上)》读后感_1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