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出版以来,畅销至今。董乐山译本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红色根据地的情况。此次新版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经典版本。本书为教育部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指定书目。
红星照耀中国 读后感 第(1)篇真实描写了统一抗战前夕西北苏区的真实生活、战斗场景,以及几位领导人的详细专访,加上作者对共产主义、对国共抗战以及联合抗日的思考,很好的再现了那个伟大的年代的原貌。
1、从几位红军领导人的访谈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领导人对于矛盾,对于斗争的见解十分深刻,这是因为他们的思考力十分高深,思考则来自于读书,特别是毛对哲学和历史书籍的研究,正是从青年期开始的读书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想,对社会问题的结论,他们在寻找解决的办法,恰恰此时共产主义的思想进入中国,契合他们自己的思考,所以称为共产主义者。在斗争中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来自两方面,一是深入的体验,二是通过书籍产生的哲学理论,两者加一就是最有力的思想武器。我们现在谈政治综合哲学是分不开的,政治是分配,分配的规则就是价值观的体现,这就是哲学。
2、清朝灭亡后中国尝试了资本主义的政体,其实资本主义未必是不好的,只不过当时在中国的资本主义,是过于压迫和剥削式的资本主义,工业力量不发达,生产力不高,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在这个原始的社会经济中仅有的少量财富都集中于大资产阶级和地主手里,广大的农民和无产阶级的生活艰难可想而知。蒋介石退到台湾的时候说腐败问题,不反腐亡国,反腐亡党,说得太正确了。国民政府的建立就是用权力和金钱收买了大清灭亡后各地的军阀,如果反腐,不让这些人拿到利益国民政府如何稳固?共产党的出现不是一群有野心的人想重新控制中国,而是当时的国民政府真的无法维持这样一个大国普遍的让民众得以生存的统治,从这个角度再看共产党,看共产主义的出现,看苏区的土改运动以及红军的政治信仰,会发现这一切就是应该这么做的,是顺应事实的。
3、共产党的政权和共产党的军队对比国民党优越的地方就在于是一个信仰共同体,政权的目标,军队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实际的行动、有效的宣传、以及反面势力的对比,让人民群众和士兵相信他们的主义是正确的,同时把日常的行为准则上升到主义的层面,成为真正的受控制的党的军队。从这里可以看出打造一个组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信仰的塑造,或者说是文化的塑造,这个文化的塑造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刚好契合群众的需求的。
4、近代以来中国种种的问题,真的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导致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的因果链条,每一个人都要辩证的看待他的历史功绩。不过相对来说,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评价普遍是更高的,他们为大量的普通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红星照耀中国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