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13》读后感900字
假如世界末日来临,世界上仅有10个幸存者……这是一个可怕的想象,没有了所谓的道德伦理、尊卑等级,也没有了依靠,社会的规则需要重新改写。
人依赖各种不同的东西活着。有人依赖家人,也有人依赖公司,那也不奇怪。人会因为何种事物而产生丧失感,因人而异,谁也不能粗暴地一脚踩进去。那是不允许的。
关于安乐死
“即使是没有希望救活的人,也不能由别人决定他的生死”——这些信条,他一次也没想过是错的。不,也许并没有错。它们是对的,到现在也没变。可这样的正确想法也有实践不了的时候。既然被排除在选择之外,就不能断定除此之外的道路错了。”安乐死的争议就在于此,所以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于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慎之又慎。
关于高龄化社会
自然的土地上哪来什么无障碍化?既没有滚梯也没有电梯,无论什么地方,你都得靠自己的双腿跨过去。可是社会沉溺在所谓的文明里,即使腿脚不管用的老人,也可以轻松外出。这让人得出一个错觉,以为凭自己的腿,哪里都可以去。不,应该说是被迫产生错觉了。人们被那样的文明控制,很快就成了这副模样。
人终究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群体,人就不成为人,而是一个简单的生物。真正的文明进步应该是让人因为活在这个社会里有存在感,有归属感,而不是因为借由这个社会里所提供的物质支持而活从而产生了这种错觉:独留我一人也能存活。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卖座的一部美国科幻大片《太空旅客》。当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活着时,纵然有再多娱乐,无人与你分享,世俗对长生不老青春无期的痴想在浩瀚的宇宙中便会成为无期徒刑。
关于活着的意义
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人为了苟且度日,为了梦想而奋斗。形形色色的人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活法。东野圭吾告诉我们,身处绝境的时候依然要顺从自己的内心,这是最好的选择。
关于善恶之辩
东野圭吾试图把现在社会所不允许的情况放在小说中的情景进行讨论,原来的恶在这种情况下竟然合乎常理,并且能够称之为善。多数人认为是对的那就是对的吗?仅从意见相同的多寡和一个人的在外特征例如纹身就能够断定一个人的善恶实在太过肤浅。
我喜欢东野圭吾的小说,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故事扣人心弦,更因为故事背后关于人性的讨论引人深思。希望能看到东野更好的作品,带领我继续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悖论13》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