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的礼物:那个让我们在金融废墟重拾梦想的馈赠(精装版)》读后感1200字
清教徒从欧洲带到新大陆的优秀品质:勤俭节约;尊重科技;带有合作精神的个人主义;用成功来争取神明的认可。
人生目标不管多么模糊,归根到底都是建造人间天国(Kingdom of Heaven on Earth)的坚定信念;拥有机械天赋、喜欢亲力亲为的技师精神;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观念;能够根据大大小小的目的协调各种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组织能力。所有这些特点都与殖民地的清教主义密切相关。
画作中有:塞勒斯·麦克科米克,旁边是他发明的收割机的模型;查尔斯·固特异,所坐椅子下面有双橡胶靴;埃利亚斯·豪,面前是他发明的缝纫机(这种缝纫机很快被“胜家”缝纫机打败了);塞缪尔·莫尔斯,坐在一把传输密钥旁边;墙上挂有电学先驱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敬佩这些人及其发明是对的,然而,我们不该忽视罗尔特的评价:“整个技术史表明,按这个顺序出现的各项重大技术变革(例如实现可替换性)绝不是哪个个人带来的。
龙头企业,比如杜邦、通用电气、AT&T等,进入各自的鼎盛期后,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在股东、员工、管理者、供应商、客户以及研究者的目标和利益之间实现了微妙的平衡。有机体必须满足各方的需要才能蓬勃发展。
日本是20世纪亚洲最最可恶的国家,是最最悲哀得国家,同时也是最最幸运的国家。他做了错事,受到了惩罚,却又得到了眷顾。前往日本的美国三贤士以及美国CCS所有的工程师们对他们的影响之大,超乎想象。特别是萨若松,真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呀……
作者对泰勒真是深恶痛绝呀,他说,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的多次出版都是因为泰勒爱钱,而科学也是泰勒的自封。想想看,我们这些中国大学生们真是被蒙蔽了几十年,不仅如此,MBA班也还在宣传。我们呀,放眼于世界和实际吧,有的所谓理论再多巧言令色,也是冠冕堂皇的忽悠。那么借用钱德勒对早期新泰勒化了的公司的评价就是:很难“精确划分职责”,即很难做到责任到人。成功了,大家都来抢功劳;失败了,没人愿意负责任。很多理论和预测不都如此?这点我还是觉得说的有些道理,但到底是专家好还是通才佳,等级资薪好还是绩效资薪佳,最后还有一个对外包问题的否定,我认为还是会应该辩证来看!
因某些专家提出了弱智化教育
1963年到1974年约翰逊和尼克松两任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联邦储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邦储备委员会按照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那么通货膨胀就会消失,传统抑胀方法导致的失业也会随之消失。
管理者应该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包括把员工当人而非商品对待。而现在我们公司在大量的变相裁员,没有一丁点人文关怀,很可悲。像回避瘟神一样回避债务——如果不可能做到完全回避,那么尽可能少借债,美国龙头企业在黄金时代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没有背负债务。我个人觉得不能因为黄金时期的美国企业的债务少就得出这个结论。强加因果。
美国人是多么的自豪自己崭新的文化呀,敢于脱颖而出,是一种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