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读后感_700字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读后感700字

没读过“前半生”却跑来看“后半生”的感觉,就像是半路跟住一个路上的陌生人,不知四十六岁的他从哪来到哪去,只是用了六个小时,在他生命轴上的每个节点上,听他的失落与痛苦,迷茫与孤独。

很奇怪,为什么夜中那么静。我想喊一声,想哭一哭,想不出我是谁,原来那个我在什么地方去了呢?就是我手中的笔,为什么一下子会光彩全失,每个字都若冻结到纸上,完全失去相互间联系,失去意义。

时代裹挟着许多人呼啸向前,很多人都似乎挣扎活下来。带着强烈紧迫感,沈从文意识到自己应当追究一下生命,把爱与人格扩大到工作上。由艺术和文化出发,他把工作重心落实到了历史文物方面的具体事情。可却始终焦虑地感到“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如临深履薄,深怀忧惧。

他喜欢文字,可衰老时时侵蚀,疾病缠身不去,他的“笔又呆住于许多不成形观念里无从处分时”,精神问题极大地困扰着他。他的孤独总在内心兜兜转转,“有种空洞游离感起于心中深处,似乎完全孤立于人间,似乎和一个群的哀乐全隔绝了。”

犹及回乡听楚声,此身虽在总堪惊。

他爱他的妻子,她是他的信仰。与她分别时,他喜欢给她写信,写个几千字甚至上万字。内容总是琐琐碎碎,洋溢着慈柔的气息。

他说他写给她的时候,总能找回年青的感觉。

白头学作诗,温旧实歌今,

无泪湿青衫,才多慕庐陵。

诸事难具陈,笔拙意朴诚,

多谢贤主人,作客愧深情!

年过半百了的他,对文物研究的沉浸与兴奋,却是鲜明而动人。谈起文物,“就像一个刚蒙上帝恩宠的虔诚教徒一样。”沈从文,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作家,脸上充满喜悦的光芒,自然地显现一个生命的平和与坚韧,智慧与志趣,饱经沧桑而童心犹在。

不折不从 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读后感_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