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读后感1000字
一开始,以为书的主角可能是瓦尔特。这样的人,在他的性格形象逐渐展现时,是很迷人的。当然,也许他也是危险的。用现在的话说,比较极端,他深爱凯蒂,但是也曾真的想置她于死地。以这样的人做主角,往往会更戏剧性。
看到后来觉得,这本书中,凯蒂心灵的成长是明线,而瓦尔特性格的显现则是暗线(我喜欢这个角色,所以我要这么想,别拦我)。
而如果把这样的人设放到现代言情中,有一天,凯蒂是一定要爱上瓦尔特的。但是,一直到瓦尔特死去,凯蒂都非常清楚,自己不爱他。
至于说到瓦尔特的死,有些书友觉得,他故意以身试药(算不算?),可能是想让凯蒂明白这里的危险,或者没有借口留在这儿,而尽早离开湄潭府。我并不这么认为。其实那时候的瓦尔特,已经很绝望了,生与死,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如果一开始,他是想让凯蒂去死,那么到这时候,他性格里的善良,让他因为孩子而放弃了那样的想法。他对凯蒂非常了解,他也许也知道,她不爱他,而她留下来,是因无处可去。他想折磨凯蒂,但自己的心也备受折磨。死去的想法,也许只是一瞬间的,在那一瞬间,他付诸行动。因为似乎生命之中没有什么可留恋的。“死的却是狗”。他想让凯蒂死,他想折磨死凯蒂,没想到最后被折磨死的却是自己。
瓦尔特是一个活的很纯粹的人。爱,便深爱。不爱了,就恨到骨子里。而且为自己的深爱而感到羞耻。毕竟心不由己。他喜欢一个东西,非常深入地去研究它,比如,他是个细菌学专家,他喜欢桥牌。他喜欢的东西很少,喜欢的人也很少。他可以失去的很多,而若是失去了不能失去的东西,便很容易陷入绝望与孤独。很难理解,他会爱上凯蒂。但世间难理解的事太多了。他深爱凯蒂到不在乎她嫁给他的目的,以及她是否爱他,也许他的内心觉得,只要凯蒂让他爱着,他便不孤独了。
结果,凯蒂出轨了…
而从凯蒂的角度来说,一路经历嫁给不爱的人,出轨,发现爱上不爱自己的人,霍乱,修道院,怀孕,瓦尔特去世,回到伦敦,母亲去世,与父亲坦诚相见。这是她的心灵成长的轨迹,从伦敦,到香港,到湄潭府,再回到伦敦。一切回到原点,除了她腹中的孩子,瓦尔特的出现与死去,似乎就是为了成全她的成长与自由。
而毛姆,是为了自由,“不折手段”、奋不顾身、惊世骇俗的作者。
不太想提唐生。因为觉得他太无耻,而世间又真切地存在着许多像他一样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面纱》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