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读后感_2700字

《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读后感2700字

本书的副标题很有意思: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你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辍学创业、后来创立商业巨头的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再不济也是童年时班上那些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结果毕业多年后,却小有一番成就的同学。这些人毫无疑问,都是十足的离经叛道者。但是实际上,这些成功的创新者其实和你一样害怕冒险、总是被拖延症困扰、天赋平平,需要用努力来弥补不足。《离经叛道》就是要帮你澄清这些错误的观念,重新理解创新。

本书的作者亚当·格兰特也是个很厉害的人。他是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也是一名心理学家,还是谷歌、IBM等世界500强公司的资深顾问。格兰特一直致力于成功学的研究。处女座《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就是超级畅销书。而这本《离经叛道》更是一出版就稳居《纽约时报》、美国亚马逊等权威畅销榜的榜首,

1成功者其实是怕冒险的

一提到改变世界的伟大创新者,你可能下意识就觉得:这些人就是的上帝的宠儿,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信念和勇气,生下来就是要改变世界的。但是,事实还真不是这样,很多成功人士比我们想象的要保守。举个例子,研究表明:与那些辞职创业的人相比,边上班边创业的人,失败的概率要低33%。也就是说,那些保守的、因为害怕风险一直不辞职,只在业余时间兼职创业的人,反倒比那些敢冒险、愿意全身心投入的人更容易成功。再比如,很多巨头的创始人,也都是在成立公司后,仍然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耐克的创始人菲尔·耐克,1964年就开始摆摊卖跑鞋了,但直到5年后,他还在做着会计工作。谷歌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早在1996年的时候,就琢磨出了改良互联网搜索技术的方法。但是直到1998年,这俩人还在斯坦福大学读研究生,中途还因为怕耽误学业,想把公司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去,幸好买家拒绝了,这才有了现在的谷歌。这些成功的创业者在成功之前,大多是兼职创业,一直给自己留着后路。可以说,他们可不是见到风口就跳的赌徒,而是确定降落伞完好才纵身一跃的智者。

成功者不是通过冒险获得成功,那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格兰特说,是通过风险组合。风险组合就是指在不同的领域,采用高风险和低风险结合的方法来降低整体的风险水平。举个例子,如果你拿了50%的存款去买高风险的股票,那么剩下的50%,你自然就会谨慎地购买一些低风险的国债,因为一旦股票亏损,这样能抵消掉一部分损失。成功者在风险组合上总是采取一个方法,那就是在一个领域保守行事,获得安全感,而在另一个领域大胆冒险,成为创新者。举个例子。目前,福布斯富豪榜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女亿万富豪,是Spanx内衣公司的创始人萨拉·布雷克里。布雷克里27岁的时候,就产生了专门卖无脚连裤袜的想法,但是,她当时手上只有5000美元,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她还是冒着很大风险把这笔钱全都投进去了。但为了平衡风险,她又继续做了2年的传真机销售员,只在业余时间制作产品原型、为了省钱还自己写专利申请,后来Spanx内衣公司发展得非常顺利,布雷克里也成了最年轻的女富豪。再比如,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构建自己的汽车王国时,还是爱迪生照明公司的总工程师。但是他一直都没有辞职,因为这份工作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来研究汽车,这才有了后来的汽车巨头福特。

2 成功的企业和个人总是被拖延症困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是被教导:早早的开始行动才是成功的关键。但是格兰特却说,事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适当的拖延反而能激发我们的创意,让我们做得更好。举个例子,大名鼎鼎的达芬奇就是一个无药可治的拖延症患者。就拿经典的《蒙娜丽莎》来说吧,达芬奇整整画了16年才完成。怎么样?他的拖延症比你严重多了吧。你最多也就把今年的计划拖到明年,达芬奇索性拖了快20年。但是,为什么这幅画反倒成了代表作呢?因为啊,当时达芬奇同时在做各种光学实验。不断的拖延,让达芬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发散思考,没有拘泥于固定的想法。最后他从实验中吸取了灵感,巧妙地运用光线,成就了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

说完了拖延对于个人的好处,再来说说对于企业的。你可能会问了:拖延对于企业真的有好处吗?不都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分到最大的蛋糕吗。实际上,尽早行动、抢占先机,并不意味着就会成功。相反,对于企业来说,适当的拖延更可能是在等待最好的时机。举个例子。一般我们把最先推出新产品、抢占新市场的企业叫做开拓型企业,而把反应较慢、确定市场存在后才出手的企业叫做定居型企业。有人就对市面上的数百种品牌做过统计研究,发现开拓型企业失败的概率高达47%,而定居型企业仅为8%。哪怕开拓型企业最终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利润也仅仅是定居型企业的三分之一。再比如,都知道现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是Facebook。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领域的鼻祖叫Friendster。这家公司2002年就成立了,比Facebook还早了2年。而且公司一开始就特别顺利,第一年就吸引了300万用户。但是公司管理层有点太着急了,急于扩大规模,没有做精确的用户分析,网站超过一半的流量都在东南亚,这些流量根本没法赚钱。Facebook虽然是后进入的定居者,但是这使得它能从竞争对手的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再通过改良对手的技术,推出更好的产品来抢占市场。结果也确实是这样,Facebook一开始就耐心的分析了用户偏好,并根据这些推出了好多后来很受欢迎的功能,最终成为了真正的社交帝国。成功的不一定是最早进入的那一个,但一定是赶得最巧的那一个。

3 产量越多越容易出精品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育:求数量不如保质量,100个平庸之作都比不上一个精品。但是,格兰特在研究了不少案例后却发现:成功的创意数量和创意总数其实是成正比的,数量越多,越容量出精品。举个例子,提到莎士比亚,可能你只能想到《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几部经典作品,但是在他二十年的艺术生涯里,莎士比亚整整完成了37部戏剧和154部十四行诗,绝对是个高产的作家。再比如,我们都知道,毕加索算得上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了,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在整个艺术生涯里,他总共创作出1800幅油画、1200件雕塑、2800件瓷器,还有数不清的版画壁画等,这个数量即使放在今天看也是非常惊人的,也难怪诞生了那么多精品。再比如,有人专门研究了1.5万部古典音乐,发现,作曲家在任意5年内,创作的曲子越多,产生的经典作品就越多。创作的高峰期,就是最容易诞生经典的时期,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越是多产,越容易出精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创新者们通过不断的创作,会抛弃那些最先想到的、最传统的想法,能想得更远、想得更深,自然就更有希望产生好想法了。

总结一下就是:创新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离经叛道,创新精神其实不是骨子里带着的基因,而是一种自由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读后感_2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