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行漫记(全集)》读后感_1500字

《西行漫记(全集)》读后感1500字

不知道怎么的就看了这本书,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6年前后深入苏区采访,描写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史。读完会对我党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中共诞生前,中国由北洋军阀统治,其统治下的中国,政治腐败,外国欺压,阶级矛盾突出。人们会思索,何以救中国?俄国革命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如陈独秀李大钊看到了希望,认为可以仿照俄国建立理想的社会。经过共产国际帮助,一批有志之士在上海成立共产党,这是诞生。诞生后,由各代表在各自所在的区域领导工人农民进行斗争。孙中山在经历一系列挫折以后,也转变了思想,由依赖欧美、国内军阀到提出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两党在广州合作,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北伐效果不错,黄埔学生能征善战。但孙中山患病去世,蒋介石在北伐胜利的当口决定实行独裁,排除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由此,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从事秘密工作,主要活动区域也由城市转向农村。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八一起义和秋收起义。起义后军队在井冈山会师,这是解放军的诞生。中共在附近建立政府,被称为苏维埃政府。除了江西,还有一块是鄂豫皖苏区,也是非常有名。鄂豫皖出了不少将军。蒋介石对这些区域发动了五次围剿。红军采用朱毛的游击战术,即“敌进我退,敌止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战术,不和敌人进行阵地战,粉碎了国军四次围剿。这是了不起的胜利。面对数倍优势装备敌军,采取灵活战术而能胜利,这是值得学习的。第五次围剿,蒋介石空前发力,坚壁清野,加上红军战略失误没有坚持原则,造成失败,从而被迫转移,开启了长征。为什么向西去?东边福建、南北都有很强的势力,西边势力较弱。经过四川贵州,经历了一系列围追堵截,跑到遵义这个地方,明确了领导权。之后发生了六度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与少数民族歃血为盟,然后到了陕北这么一个根据地。由此,我们更能理解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何等的波澜壮阔!长征,注定是我党解放军光辉的历史。长征虽然被围追堵截,但一路上更像是武装宣传大游行。每到一处,就会宣传革命思想,促使民众支持红军,不断有当地人加入红军。到达陕北以后,蒋介石仍然不放弃围剿,派遣张学良的东北军进行围剿。中共在陕北不断建设和扩大苏区。由于陕北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苏区内部挺安稳。又犹豫共产党提出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口号,促使张学良停止剿共。蒋介石督战,被扣押。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赞同抗日,国共二次合作。之后的历史就不叙述了。

说几点感悟。

1、中共非常了不起,它的优点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强大信念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并坚持下去。这是成功的通用法则。

2、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是党政军核心人物。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红军的年龄很多是十几岁的孩子,好多领导者也仅仅30几岁。年轻人要创造历史

4、当时的中国穷困超乎想象。饥饿、贫穷、战乱让民众丧失生存的希望。路上饿殍遍野,但凡看到希望都会不顾一起。这是民众愿意去支持红军苏维埃的根源,也是推着小车支持解放军的根源,土地政策让他们过上了可以生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当是公务员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是公司的宗旨。

斯诺是勇敢的。一个外国人深入苏区采访,见解独到乐观,为世界留下这么一部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西行漫记(全集)》读后感_1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