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教堂》读后感_800字

《大教堂》读后感800字

所谓极简主义,其实更多的是意在言外。像中国画里的留白,需要有想像力,有艺术嗅觉,才能觉出其中的妙处,写作需要天分,其实读者也是需要才情的。其实很多作品,我初读也是像大多数读卡佛的人那样,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也没有特别吸引的感觉,但却会感受到一种情绪,一种挫折感,一种失败感,一种伤心的日常,有时甚至到了绝望的地步。我喜欢读完一篇便到网上搜一下别人的读后感,然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卡佛写的是一种真实的日常,真正的底层人物的感受,而这种底层人,中国太多太多了,好多亿呢。有人说,只有经历过失业、酗酒、婚变、家暴的人才能真正地懂卡佛,其实就是说,只有经历过那种痛苦,那种灰暗绝望的生活,才会懂得卡佛。其实人生中的绝望,有时候不是因为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变故,更多时候,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稻草有多重,而是悲伤失望的日积月累,会让人变得敏感脆弱,就像壅塞的湖水,一个小小的缺口就可能造成决堤。其实卡佛的小说些写的正是这些稻草,这些缺口。《发烧》里的卡莱尔因为一个好保姆的离去竟差点崩溃,只因为老婆的离开,保姆的难找,各种生活的不如意其实早让他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找到一个好保姆后,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又会慢慢变好,而保姆要离开,就是压在骆驼背上的那根稻草;《保鲜》里冰箱的坏掉,《瑟夫的房子》里朋友突然要收回给他们住的房子,这都是让骆驼倒下的稻草。有时候悲痛得不到倾诉发泄,就像湖水被堵住是一样一样的。可卡佛偏偏就喜欢让笔下的人物沉默,无法交流也是他笔下人物的另一种困顿,和生活的困苦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但这本书终究已经有了不同,就像《好事一小件》,和收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里的《洗澡》其实是同一篇小说,只是后者更简单,在悲伤的时候嘎然而止,前者却写到了悲痛,恼怒,但也写到了安慰与和解,《发烧》里也写到卡莱尔向保姆倾诉,然后就感觉好多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大教堂》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