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者》读后感1300字
两星到两星半之间。
在这本书里法医秦明延续了他写作技巧上的短板,当然在流行读物里讨论写作技巧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人物刻画如此单薄确实也值得一提。我相信“秦明”系列的成功源于题材新颖,而并非写作方面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当作者将眼光放得更宽一些的时候,这本书就有那么一点不知所云了。
当然我不能说它是对《嗜血法医》的模仿,亦不能说它有些像周浩辉的《死亡通知单》,或者说不太像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不过,就整体呈现出来的观感,确实有那么一点点类似——法律不能制裁的犯罪者——心灵正义与程序正义。
只以国内同类题材对比,《守夜者》不如《死亡通知单》。作为工科男,周浩辉的文笔同样令人发指,惨不忍睹,但是他的嘴炮足够高能。就嘴炮这一点,《守夜者》输了,而且输了不只一点点。
《守夜者》讲诉了xx市发生22名嫌疑犯越狱的重大案件,随着侦破工作的进行,嫌疑犯中一些穷凶极恶的歹徒接连死于他杀,一个游离与法律之外的凶手渐渐浮出水面——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主线,或者只是主角团队成长刷经验的怪?没明白。就这个点子而言还凑合,但是作者以及作者团队磕磕巴巴地讲诉了一个抓不到重点的故事。
一本商业流行小说如果在前面40%还不能构架起足够的矛盾冲突吸引读者,那么大抵也就是失败了。不知是不是受到时下动辄百万字的网络yy文的影响,作者用了40%的笔墨刻画了一个不学无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却“天赋异禀”的二流子男主,以至于我仿佛看到了天蚕土豆,唐家三少,凤歌之流派的宏大的世界观,好吓人的。建议前40%主角升级流水可弃,同时还能避开一个天真可爱,动辄眼泪汪汪的女主的荼毒。
本书后面60%模模糊糊地讨论了心灵正义与程序正义?这一点,我也不太能确定?似乎是这样,但是又显得过分薄弱。如果说反派一方代表着心灵的正义——以暴力方式惩罚司法无法制裁的犯罪者,那么正义的一方由守夜者为代表的受命于公安部的神秘组织很显然也缺乏程序正义的必要条件——他们其实并不合法。
我们都知道家长在教育三岁奶娃娃的时候,教育他们遇到坏人找带着大檐帽穿制服的警察叔叔是因为警察本身就是正义,是程序正义,他们身上正义的力量来源于宪法和普通法,国家以及国家机构。试问有什么职业比警察更让普通人感觉到安全的?然而书中守夜者显然并是警察——至少不全是,而且他们居然给没有警官证、没有执法权限的毛头小子配枪,试问,这样的组织可以让普通人感觉到安全?感觉到正义?他们合法么?倘若哪一天这些所谓的守护公民安全的守夜者突然朝着普通公民开枪,而其后公安部发言人声称犯案人虽然手持公安部配发的枪械但只是临时工,那可真是好大一出司法闹剧!
因此,这个主题显然是玩笑开大了,不值得讨论。
而且2018年程序共和国时代,这本书居然还有家族制的推荐的黑幕,主角他姥爷,他爹,推荐他们兄弟二人进入守夜者组织?居然还有打小报告被开除?或许这是为了迎合低龄的读者而设置的情节。流行商业小说的读者群体这几年明显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也正因为这种迎合低龄化群体的情节直接导致了整本书水平下滑。
整体来说,比较从前的秦明系列而言大失水准,能坚持看完源于对犯罪推理小说的爱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守夜者》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