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读后感_1200字

《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读后感1200字

被书名勾起了好奇心,文字中果然透着种种清香。作者行文间带着一种淡淡的悠然自得,闲话家常间带出了自己对各地饮食文化的看法,也是对人生的看法吧。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被作者接地气地点评打动了,尤其是各地的饮食特点那部分。

我姥姥姥爷都是东北人,我家住得和姥姥家很近,所以经常去姥姥家吃饭,说我是从小吃东北菜长大的也不为过。姥姥家的菜绝大多数时候由土豆、豆角、白菜、酸菜、蒜苗、粉条、猪肉、鸡蛋这几种组成,如果我抗议,有时会加个洋葱。感觉东北人吃饭并不讲究菜品的精致,菜量大、能吃饱即可。尤其是冬天,吃上一大碗连汤带菜的酸菜白肉,唯一的感觉就是温暖--回家真好。

除了东北菜,小时候吃的最多的肯定是北京菜了,我的最爱是炸酱面。作者提到的讲究人家吃炸酱面要配十几种菜码,但其实炸酱面的精华在酱而不在菜。我想北京人很少在餐馆点炸酱面的,因为餐馆熬的炸酱始终不如家里的香。炸酱熬制的时候要先煸肉块,肉块太大太小太瘦都不行。捞出肉块后先后加入黄酱和甜面酱,配比各家的喜好可能都有不同。然后就是慢慢的熬制了,只能顺着一个方向缓缓地搅动,直到酱开始冒泡,随着泡泡地破裂一股股浓浓地酱香扑面而来,再把肉块加回去继续熬制一会儿,这期间都不能停了搅拌,临出锅再加进一些葱段,真是香极了。别看我说这么热闹,我自己并没做过。做饭需要天赋,我家只有我爸和我老公具有这个天赋,我妈妈看我爸做了这么多年的炸酱面也没能学会,倒是我老公学了一次就会了,从此不用再缠着爸爸给我做炸酱面了。

印象中北京菜除了烤鸭和炙子烤肉这两个能拿得出手的“大菜”以外,其他都是些小吃小菜,而且是家常的才好吃。外地同学让我带他们去吃好吃的北京菜,踌躇半天都不知道该去哪儿吃,因为好吃的都是自家做的小菜呀。把同学带回家,摆上几道小葱拌豆腐,酱肘子,六必居酱菜,爆肚,炸酱面?总觉得是亏待了远方的客人。从这个角度说,北京人也不太讲究,更喜欢吃点小菜,喝点小酒,侃点大山。

和老公交往以后开始接触到了南方菜。我家人是从不吃南方菜的,他们觉得“没滋淡味”。公公婆婆老家都是南方的,做的菜主要是上海菜和淮扬菜。淮扬菜已经成为了我最爱吃的菜。与东北菜和北京菜很不同,淮扬菜很“讲究”,味道清淡但不寡淡,细品之下每道菜都有自己的风味,而且不同的食材要配以不同的辅料和烹调步骤,差一点都不是应有的那个味道了。

中国人讲究饮食文化,舌尖上的中国大概是第一部广受热爱的我们自己的纪录片。这种对饮食文化的热爱其实在年轻人当中已经不太多见了。年轻人身边充斥着各种心灵鸡汤、成功学、正能量,被激励着、鼓动着去发掘更好的自我,去拼搏更好的人生。可什么才是更好的人生呢?人生多姿多彩,人间种种清香,还是多尝尝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