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读后感_1000字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读后感1000字

一个完美主义、偏执、敏感、神经质的男人,逃离了家族的责任,选择了自己作为一个“天才”的责任,却也不断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而怀疑和否定的过程就变成了他的哲学,神经质的脾气又不允许他人批评,简直就是大大的一个“自我”,但人不就应该活出这样的一个“自我”吗?
维特根斯坦的一生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的不断重复,每当有点“起色”,就开始自我放逐,觉得自己“江郎才尽”或“不配拥有资产阶级的生活,要用劳动创造价值”。感觉他直到过世,都活在这种“偏执的真实”中,没有感觉到他的快乐,而是感觉到了他的内心矛盾和没有出口。所谓的“体力劳动”也并不是他真正的出口,只是能够缓解他内心冲突的工具,因为过度的耗散精力和相对机械的工作,可以让他被动停止思考,不用面对矛盾的内心。
但他又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一个任性的孩子跌跌撞撞跑过了每一个他想起的地方,即使别人看来走了很多弯路,平坦大道时却不乘胜追击,只是随着自己的心意而随时转变生活的方向。但我觉得对于维特根斯坦这种“出生即终点”的人来说,如果真的不走弯路、乘胜追击才是奇怪的,当生命中不需要为了金钱担忧,拥有了很多知识和艺术的储备,探索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且不喜欢了随时放弃,才是他人生该有的走向吧。
书里的哲学部分完全没看懂,也没有兴趣,但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到,维特根斯坦哲学上最大的成就是“终结了哲学”。所谓的“终结”并不是真的再也不讨论哲学,而是指出了哲学的局限性,哲学也只是一种框架,如何制定对哲学评价的标准,也就是在对这个框架制定标准,那就只能跳出哲学之外去制定标准,但在语言和科学中,并没有办法跳出这个框架,所以哲学的终极问题就变成了无解,而哲学也变成了没有意义的学问。其实科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数学建立在“1+1=2”的基础上,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建立在双缝实验观测之上,但我们却无法证明1+1为什么等于2,双缝实验中观察为何会影响微观粒子的状态。最终,哲学和科学都走向了神秘学,就好像游戏中的角色永远没办法通过游戏之外的世界去评价这个游戏,也没办法证明游戏的规则为什么会如此设定。当然这只是我肤浅的见解。
其实无论怎样,都会度过一生,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人生奴役,这是维特根斯坦带给我最大的触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