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800字
名声在外,这故事真是深刻又致郁。
随着主人公一路走来,从最初的,在高压环境下小心翼翼营造的个人世界,躯体受限,但努力维持思想自由,像是在布满灰尘的水泥墙角蹦出的一族小花,自开自赏,自得其乐。
再后来,思想步调一致的两人相遇,孤独而叛逆的心因拥有陪伴而日渐骚动,假借爱情之名迸发出的巨大力量,赐予他们前所未有的勇气,并使他们相信,周身束缚着的行为枷锁也并非坚不可摧。随后,像是不顾医嘱偷尝禁食的濒死病人,发现没有立马暴毙后欣喜若狂,因而在悬崖边建造起一个乌托邦家园,两人全然忘我,彻夜狂欢,放肆享受着反叛现世的快乐。
最后,你我都知晓的大限降临。关押、受刑、洗脑、麻木、妥协、重生,过程漫长而又煎熬,时间空间不明,观者也已与主人公一同坠入混沌的黑暗之中,不间断的听着那个冰冷声音不眠不休的诉说,仿佛上帝之声,态度冰冷强硬,话语充满智慧,但又让人本能的感到无法相信,逻辑无懈可击,谬误无处可寻。躯体的伤痛并不可怕,假以时日终会复原,可怕的是当躯体伤痛成为对方击垮神志的手段,摧毁所有外在的感知能力,让人感到躯体成为负累,精神异常敏感,一味向内攻击自我,进而因此怀疑自我思想的正确性,这时思想就再无法独立于躯体存在,会不断受到侵蚀,苦心捍卫的思想自由也将不复存在。
故事是杜撰,情节需要极端化。但看的时候一直在代入,不自觉与现实世界做着匹配。在那样被强烈意识形态支配着的世界,像是温水煮青蛙,人活的痛苦而不自知,任何个性都将成为必须被消灭铲除的危险异端。这样的世界,离我们很远,种种条件受限,现实世界根本实现不了;但这样的世界,又仿佛离我们很近,让人不停联想到我们的邻国,我们的过去……
这不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但值得花费时间精力,因为它唤醒并强化了每个读完的人,心中的那份本能:热爱生活,珍惜现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