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后感1300字
看见
柴静
19个想法
◆ 版权信息
>> 有意瞄准,无意击发。
◆ 第二章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 我家小区也知道我去过病房了。物业给我打电话:“挺好的吧?大家都挺关心你的……最近不回来吧?”我理解,拍完了我们也不回办公室,车开到南院门口,把带子放在门口传达室。会有人来取,把带子消毒后再编辑。我妹来酒店给我送东西,我让她带只小音箱给我。晚上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隔着三四米远,我让她站住:“放下,走吧。”
>> 你可以选择不当记者,但是你当了记者,就没有选择不去的权利。
◆ 第三章 双城的创伤
>> 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决定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 第四章 是对峙,不是对抗
>> “女孩子是不哭的。”她日后写:“生活就是严峻的历险,学得越快越好,我永远忘不了那记耳光,对我来说,它就像一个吻。”
◆ 第九章 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 他大概看出我的沮丧,忽然开口说:“要不送你俩核桃吧,时间长了,磨圆了就好了。”
>> 她后来在信里写:“你有点惊讶,我理所当然。十几平米的小屋,我们都挤在一起,彼此一举一动不用眼睛看,用心就能知道。”过了四年,她才告诉我,那个在留言里写“你观察两会,我观察你”的人,就是她。
◆ 第十二章 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
>> 谁都有过年轻时候认识的局限。我说那怎么办,我脑袋里旧思维习惯改不了,新的又不知道怎么形成。他只说,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历史。
>> 中国抗战这么大块波澜壮阔的史实,你居然丝毫不知,你不可悲吗?
◆ 第十三章 事实就是如此
>>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因为这是我的生活。”“可是我说的是对的。”“我不需要完美。”
◆ 第十五章 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
>> 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 第十六章 逻辑自泥土中剥离
>> 一个人从小到大拾人牙慧,写日记的时候抄格言,做电台的时候念别人文章,做电视了模仿别人提问,像是一直拄着拐杖的人,现在试着脱手,踉踉跄跄,想站起来。
◆ 第十七章 无能的力量
>>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他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第十九章 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
>> “柴小静,勇于自省,永远任性。”
>> 相知六年,真希望再一个青春六年来过,我们再并肩。
◆ 第二十章 陈虻不死
>> 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进步就是幸福。我的起点太低,所以用不着发愁别的,接下来几十年要做的,只是让自己从蒙昧中一点点解缚出来,这是一个穷尽一生也完成不了的工作,想到这点就踏实了。
>> “你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就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看见》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