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读后感1600字
《拆掉那面心墙》
还记得大学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外教出了几篇阅读题,文章的内容很长,备选的答案却很短。做完后,有点提心吊胆,生怕拿不了好的分数。
一周后,成绩出来了,全班同学都取得相当高的分数。大家有点不解,明明每个人在同一题选了不同的答案,为什么还会有高分。老师笑了笑,说,你们要学习、要成长,就要拆掉束缚的墙。
《巨婴国》中谈及中国人的心理年龄,在他看来其实大多数的国民是不成熟的、甚至是略微幼稚的。倘若反思下来,一方面是个人的因素,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成长的环境。大学的第一次考试,外教让我知道了,没有什么完全的对错,只有相对的好坏。从小到大的非黑即白的认识渐渐被打破。我们想要名,我们想要权,我们忍气吞声不敢表达真实的意见,是因为我们觉得未来的某天自己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更多地表述自己。
就像那些做过的题目,总会有“参考答案”;而不知不觉,那些所谓的“参考”成为了“标准”。对,那样写就是对的;对,这样做就是好的。你看,人家有大房子,所以我也要赚钱换大房;你看,人家有好车,那就是我也想要的。“巨婴”的出现,不是因为人的年岁,而是因为心里的依赖。对于物质的依赖,甚至对于精神的依赖。
社会大环境下形成的“标准”,往往使天才成为了“仲永”,最终只能哀伤。而那些早期没有显现天资的孩子,成为了补习班的“试验田”,琴棋书画,样样都少不了。因为,这是“标准”。你达标了,就可以变得“成熟”。这样的童年,就使得大多数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依然拥有着定向的思维。我想要做成这个,虽然这个不一定是我想要的,但一定是最能为世俗所接受的。
小时候,老师常说,长大后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独立的人格。那时候,总会笑笑,觉得日子甚远。不知不觉中,就到了这个年龄。曾经的理想被现实磨灭,曾经的傲骨也会向世俗妥协。所以我们会有“皇帝梦”,会期盼着自己一朝成名、权倾朝野;我们现在会拼命地赚钱,要拼命地工作,就是早点实现那皇帝梦。
我们在集体中不敢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大多数的人是因为没有见解,而有见解的那小部分人怕麻烦。为了在集体中求得好的发展,宁愿去做上半个哑巴,那半个就是来说说闲话。所以我们是“巨婴”,我们惧怕别人的眼光,更惧怕集体的排斥,我们形式上凑在一起相互温暖,却少了心灵的沟通。所以,长不大,更成熟不了。我们做着“皇帝梦”,装着“小哑巴”,也许并非本意,却是最符合“标准”。渐渐地、悄悄地,我们不愿去想、去思索,只愿意找到正确的,找到那个“答案”。迷信着各种排行榜,深信着各种小广告,明明不适合,没事儿,大家都说好。
这样,我们成为了好人。拼命付出地那种好人,虽然内心憋屈。难受的是自己,开心的是他人。我们不敢去面对自己,不敢去说“不可以”,怕伤了他人,怕伤了感情。这是不对的,我们委屈自己换来朋友间表面的和睦。吃亏是福,付出是福,可是这样的福分多了,也承担不起来。就出现了那些情感上的依赖,很多人愿意找年龄小的,和他们在一起轻松啊,没有现实的压力,可以褪去生活的伪装。
“皇帝梦”“小哑巴”“依赖狂”,每个国民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影子。因为,没有做自己。于是,被逼婚、被代表、被好人,虽然会阵痛,但不想这样。那就做自己吧。让生活打磨你,不用去歆羡别人的豪宅,因为内心自有一片天堂;不用去太过关注别人的生活,多感受点阳光下花朵的清香。
不去逼迫孩子上不开心的课程,带着他四处走走,四处闯荡;不去盲目信从各种排行榜,做自己的美食、画自己的图片、缝自己的衣裳。这样,你会独立,会真正富足,从内到外地成长。你会如向日葵一般,向阳歌唱。你会脱下那“纸尿布”,摆脱那“巨婴国”,健步起来,心情顺畅。
记得,外教试卷发下的时候,看到她给每个人写了很多祝福。而我的那句:拆掉那面心墙,体验人生芬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巨婴国》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