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19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9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有啥了不起?

文/杰西

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没看太懂,只看到了作者细腻笔触下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只看到了“美国梦”中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空虚生活,只看到了一个青年爱之不舍思之不得的浓郁忧伤…

这次重读这本书又多了很多的感触,因为总有些情节是你初看时迷惑再看后才豁然开朗的…

本书是以卡拉韦的生活经历一步步展开,其主线是主角盖茨比的情感经历。

卡拉韦很凑巧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黛西的表哥,又成了盖茨比的邻居,然后他才有机会为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盖茨比原名盖茨,和卡拉韦一样也来自中西部,他出身贫苦后因贩卖私酒而暴富。他经常在家举办豪华聚会,大宴宾客,目的是吸引五年前的恋人黛西并赢回她的芳心。五年前,当盖茨比服兵役时,黛西曾是他的恋人;在盖茨比去海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黛西由于利欲熏心嫁给出身豪门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南。然而,物欲和肉欲的满足并不能填补黛西精神上的空虚与贫乏。在卡拉韦的帮助下,黛西与盖茨比重逢后又旧情复燃。但黛西已不是原来的黛西,她不再是盖茨比想象中的纯情女孩,而是一个愚蠢、自私、庸俗的美丽躯壳。盖茨比的美梦终于被打碎了,但他还在做做最后的挣扎,仍对黛西抱有一丝幻想,以致遭遇了更加凄惨可悲的结局。后来黛西酒后驾驶盖茨比的车时轧死了汤姆的情妇,她却与汤姆一道密谋并残忍地嫁祸于盖茨比,导致死者的丈夫突然闯入盖茨比家中并开枪打死了盖茨比。盖茨比最终成为自私而残忍的黛西的牺牲品。卡拉韦与仅有的几位朋友参加了盖茨比的葬礼,这次葬礼与盖茨比生前上百人的豪华聚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我们甚至不知道黛西是否是故意借机谋杀汤姆的情妇,我们甚至不知道汤姆是怎样怂恿死者的丈夫威尔逊去报复,我们甚至不知道盖茨比的合作伙伴是如何做到冰冷回绝,我们甚至不知道曾经混吃混喝的宾客是如何做到若无其事…

【世事篇】

“我开始喜欢纽约了,喜欢夜晚那种奔放冒险的情调,喜欢川流不息的男男女女,喜欢车水马龙让双眼应接不暇的感觉。我喜欢走在第五大道上,从人群中挑出风情万种的女人,想象着几分钟之内我便进入她们的生活,而且不为人知,也没有人反对。有时候,我会设想自己跟随她们回到位于隐秘街角的公寓。她们回过头来冲我一笑,然后走进门里,消失在温暖的黑暗中。在都市撩人的暮色里,我有时会感到一种难以排遣的寂寞。在别人身上,我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形。那些可怜的年轻职员,在橱窗前徘徊游逛,直等到独自一人去餐厅吃顿晚餐。黄昏里的他们,如此虚度着夜晚和一生中最令人心碎的时光。”

这是我在十个月前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写下的文字:这段写于90年前的文字,描绘的却是当代的中国。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腾飞,《美国宪法第十九修正案》彻底解放了女权主义,女性开始走出家门,摆脱男权的控制,随着政治权利的增强和经济的独立造成了传统婚姻和家族观念的瓦解,与此同时汽车和电话的普及则加速着城镇化的进程…然后红男绿女开始一波波的涌入这灯红酒绿之中…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此刻的你我。社会浮躁,拜金主义的盛行,人们安全感的缺失,未婚男女对婚姻的失望…

诸多的社会问题在90年前就已出现在大洋彼岸,而那时的中国才刚刚通过辛亥革命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谁曾想历史是这般调皮,又是这般残忍,在这段经济腾飞的进程中这种普世价值观的毒害几乎与人幸免…

黛西的愚蠢自私,合伙人冰冷漠然,众贵族做鸟兽散…这是对时代的真实呈现呢?还是存心讥讽呢?

【爱情篇】

“他朝着幽暗的海水把两只胳膊伸了出去,那样子真古怪,尽管我离他很远,我可以发誓他正在发抖。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么都看不出来,除了一盏绿灯,又小又远,也许是一座码头的尽头。”

如今“彼岸的绿灯”已经成为了梦幻的代名词,哎…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

有时候我们甚至无法理解那些对爱情执着的人,他们在自己心中不断的勾画爱人的完美形象,最终他们迷恋其中,无法自拔。盖茨比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是黛西已不再是如他心中一样完美的黛西,她宛若天使般的容颜依旧难以遮挡灵魂的肮脏。

她让我想到了《刀锋》中的伊莎贝尔,她间接害死苏菲,可不知为何竟不像黛西这般令人生厌。或许盖茨比心中的绿灯已经灭了,既然“哀莫大于心死”索性就这样吧!不然接下来故事的结局该怎么发展呢?盖茨比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呢?既然终生执着于爱情的人已失去了爱情,那么死亡或许才是更好的解脱吧,毕竟盖茨比不是思特里克兰德,也不是拉里…

那么盖茨比,你到底有啥了不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1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