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900字
莎翁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一千个读者心中,必会有一千个《穆斯林的葬礼》。
在终于完成第二遍通读后,我想试着回味一下自己心中的这部经典。第一次读它时还在中学时代。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生老病死不由人,这些苦是人们所无法左右的,只能无奈接受,一旦选择接受,这样的苦也就没想象的那么苦了。余华《活着》中的富贵,所经历的大多是这类苦,所以当读者觉得他活得真苦时,他自己倒很坦然。
而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则是完全由人来定的,是人们可以自主把握和选择的苦,谁都知道这些苦往往更能折磨人,因而很多文学作品也更热衷于挖掘这样的悲剧。
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凡是命中所有的,不求自来,凡是命中所无的,强求必失”。可要强的人们总是不信命,定要与命运之神来次殊死搏斗,哪怕到头来两手空空遍体鳞伤,也绝不轻易缴械投降。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也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战天斗地抗命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人们的生存意义。
人们在同命运的较量与抗争中,留下了许多悲壮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史书上,在诗词中,在小说中,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代代传颂,激励着人们砥砺前行。
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可以用一句简洁明了的话语,阐述清楚它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刘震云用《一句顶一万句》表达两个人之间能说得上话有多么重要。霍达用《穆斯林的葬礼》表达世间最苦的事是求不得。
霍达是回族,属于少数民族。《穆斯林的葬礼》又是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是的,是个悲剧,肝肠寸断的悲剧。
鉴于对少数民族的偏见,有不少人居心叵测的抹黑这部经典,对此真是令人痛心。文化无国界,真情无族别。何况回族是咱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由来已久的一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不管哪个民族的作者,用哪种语言文字创作出来的作品,它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份子,因为,它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华文明的血液。
每部作品,对于创作者而言,都是她的孩子。霍达也在完稿后写道,“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这个婴儿为它的母亲赢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个婴儿在时间的长河里验证了自身的优秀,直到永远它都将做为一部经典留存于世。
从宏观视角的开合上看,故事从梁冰玉回家探亲开始,讲述起发生在博雅宅和跟博雅宅相关的人身上的故事,有点回忆录的切入方式,最终也是在梁冰玉无处寻觅新月的坟墓中黯然落幕。
叙事方法上采用两代人两条时间线并驾齐驱的方式向前推进,最终合二为一。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时空交错感,如同在看一部不断闪回的影视剧,极具动感和画面感。
“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隔绝得太久了,大门里贮藏着她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切……”
门打开后,那个封存的时空便开启。一个跟玉器有关的穆斯林家族的兴衰史,呈现在读者眼前。最夺人眼球的故事往往是跟爱情和事业相关的。
跟爱情相关的故事,写了新月和老师楚雁潮两情相悦却无法在一起的凄美爱情,天星和容桂芳自由恋爱却遭自己母亲暗中破坏的悲愤爱情,梁冰玉与姐夫韩子奇在战火纷飞的异国他乡所缔结的一段不伦冤孽,英国小伙子奥立佛亨特苦追梁冰玉无果并死于战火的跨国痴情,梁君璧与韩子奇为了家族事业不谈感情地结为夫妻,天星在母亲的安排下与新月的同学陈淑颜结婚生子。
“爱情又不是买卖,没有讨价还价。如果世间还有真正的爱情,那应该是一尘不染的圣物,是人和人心灵的相互感应,它像无线电波一样在空中自由地飘荡,寻觅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知音。”
跟事业相关的故事,写了流浪儿韩子奇重振师傅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买下玉魔老人的宅院博雅宅,成为新一代玉王,聚得天下美玉无数,最终却在时代的洪流中,遗落的片瓦不存。
“六十年一个花甲,六十年一个轮回,从流浪儿变为富翁,又从富翁重新回到一贫如洗,和原来一样,得到的又都失去,等于什么也没得到。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把他戏弄够了,摧残够了,他也死了,这才懂了,人是世间的匆匆过客。”
老穆斯林吐罗耶定巴巴对还是孩童的易卜拉欣说,“人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躯体是灵魂临时的依附之所,活着只是短暂的一瞬,死后才是永生。和永生相比,那短暂的一瞬是微不足道的,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烟云,金银财宝只不过是粪土污泥。”
还是孩童的易卜拉欣哪里懂得了如此深奥的道理,在同老人云游传教,前往麦加朝觐的途中,偶遇奇珍斋主人梁亦清,被他精湛的玉器雕琢技术所折服,选择了留在奇珍斋,拜梁亦清为师傅,改名韩子奇,开启了他为玉沉浮的传奇人生。
师傅梁亦清在雕琢《郑和航海图》的大制作中出现失误,毒火攻心吐血身亡,本就飘摇的奇珍斋也因此彻底败落。
徒弟韩子奇从别处偷师学成后返回奇珍斋,同梁亦清的大女儿梁君璧结婚,开始重振师门。最终凭借过人的聪慧和毅力成为一代玉王。他们的儿子是天星。
后来日军入侵,时局动荡,为了保护玉器文物,韩子奇跟随英国玉器商贩沙蒙亨特去了伦敦。梁亦清的小女儿梁冰玉,此时刚刚经历过一场情感变故,急于离开伤心地,遂偷偷地跟随姐夫上船,也去了伦敦。
在伦敦,沙蒙亨特的儿子奥立佛亨特爱慕梁冰玉,展开热烈追求,却遭到梁冰玉的拒绝,但小伙子并未放弃,依旧执着的追求着。这时候战事发生,德军开始对伦敦实施大轰炸,这名年青的追求者不幸死在了给爱人买礼物的途中。身处异国他乡战火纷飞的环境中,韩子奇和梁冰玉这两个悲苦的人儿相濡以沫,结合在一起,缔造了命运更加坎坷的新月,他们的女儿。
回国后,奇珍斋将要面对一个男人同亲姐妹两个女人生育的两个孩子,这种畸形的家庭关系,最终在梁冰玉的出走后渐渐恢复平静。韩子奇和梁君璧扶养起两个孩子,天星和新月。
新月因为这层难以言明的特殊关系,处处不受母亲的待见,好在有个先前被父亲收留在家的姑妈对她很好。上了大学新月遇见了她的老师楚雁潮,两个年青人情投意合彼此萌生爱慕之情。
一次偶然,新月被诊断患有心脏病。从此,两个相爱的人,既要为宗教信仰的缘故不能在一起而伤心,又要承受新月日渐虚弱必将离世的痛苦,他们的爱情是跨越宗教跨越生死的真爱,纯洁无比,感人肺腑。最终新月还是去了,留下孤单寂寞的楚雁潮在思念的苦海中挣扎。
天星与同事容桂芳自由相爱,母亲梁君璧嫌弃容家穷寒,背着天星做了些小动作,使得二人产生矛盾分手,又强力撮合促成天星和新月的同学陈淑颜结了婚。后来天星终于发现了母亲的阴谋,那种悲愤欲绝的心情只有原著才能表达。
女儿新月死了,热心肠的姑妈死了,博雅宅珍藏的玉器文物尽数失去,师哥姐夫兼情人的韩子奇死了,姐姐梁君璧死了,博雅宅也成了大杂院,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的梁冰玉,从国外回来探亲,特意挑选在新月的生日这天,拎着生日蛋糕,敲开了那扇原本属于玉魔老人博雅宅的大门,迎接她的却只有一段凄冷悲苦的往事。
人生如梦!醒来已是黄昏!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奇书,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奇书。经典作品最好是购买纸质图书,珍藏家中,时常拿来品读一番,必有新的收获。
感谢国家一级作家霍达女士,为我们奉献了如此精彩绝伦的作品,在此向著作者致敬!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2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