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如果在我十五岁时能读到这样一本哲学启蒙书,我的人生会有什嚒不同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不同之处在哪里?我想我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我会成为存在主义者、我会聆听来自宇宙的声音,注视星空成为一个天文爱好者。而就在写下上面这一段臆想时,我可以知道这是佛洛依德的潜意识在起作用。
不夸张的说此书是目前我读过的最好的哲学入门书,关键之处在于它把晦涩艰深的哲学思辨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巧妙的情节架构、双线情节的同时推进、悬念迭起、引人入胜。乔斯坦的巧妙构思给我们上了一堂十分生动的哲学课。全文的前大部分都是以神秘人“艾伯特”给主角“苏菲”讲授哲学史为剧情推进,文中多次伏笔隐喻已经在向读者暗示这两人的真实身份,不过到最后作者明确了两人的身份后,我仍然觉得艾伯特与苏菲真实存在,而不只是“少校艾勃特”的创作人物。文章读到后半段已经有一种想法在我脑子里浮现,我称之为“四层空间”:
第一层:苏菲与艾伯特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由少校艾勃特所创作,目的是为了讲授女儿哲学史;
第二层:席德与父亲少校艾勃特的空间,这层空间是该书的真实空间,但对于读者与作者乔斯坦来说它也是虚构的,是乔斯坦为了讲授哲学而写作的。
第三层空间:读者与作者所存在的空间,是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的空间,我们所谓的现实世界。
第四层空间:如果按照上面的逻辑推演,我们也可能是某些人笔下的角色,我们的人生是一场戏剧,就像书中介绍过的经验主义哲学,我们通过感官认知世界,同时存在一个绝对理性世界,理性之笔正在书写我们的人生。文中最后提到宇宙的起源,这把我引向我的童年,小时候我喜欢仰望星空,看着星星发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一直有个疑问我来自哪里?我是谁?宇宙之外是什么?原来这些都是哲学家在千百年前就在一直思考的问题,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今天人们在面对哲学时的态度多是唯恐避之不及,或是以功用论来给哲学宣判“死刑”,但仔细想想我们这个现代文明世界的基石就是哲学发展的结果,任何一种思想、一种思潮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的改变,借用文中的一句话来给哲学做个介绍“一切学科都是哲学思考的副产品” 。最后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人,最好在十五岁生日的时候能读到它,尽早享受思考的乐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