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城南旧事》读后感_150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六年级毕业,我和一群哥们儿在桌球厅打桌球,在街上打玩具枪战,学着大人的样子叼着烟,路边的阿姨惊骇地看着我们,表示不可思议、不能理解。

同样的,六年级的英子要毕业了,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上,大礼堂坐满了人,英子如爸爸所愿,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爸爸却病倒了,英子的衣襟上是妈妈给别上的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妈妈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故事的结尾,林海音写道“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前日路遇风雨,偶感风寒,两日来阵阵咳嗽,想起年幼的我,夜半不适,祖母扶着我,喂我吃药,焦急地等待家人送我去医院,那时候,一个人的疼痛总会有爱我的人来分担。什么时候我不再是小孩子了呢?

那一个冬天,整个冬天都是灰色的,我看着人们将她送进黄土里,我在那里跪地不起,只有眼泪,只有无限的悔恨,悔恨自己长大得不够早,答应带她去看蓝天去看大海,永生做不到了。

城南旧事里的英子长大了,当厨子老高说“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当英子要问清楚时,老高说:“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英子看到旁边还在嬉戏的弟弟妹妹,心里默念“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对老高说道“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是呀,一句“我知道了”,那一刻,英子便告别了童年,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大人。人的成长,也许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爱人的分别,亲人的离世,一个挫折,一次旅行,一本书,都可能会在某个时刻告诉我们“不再是小孩子了”。我们渴望长大,渴望不再是小孩子,长大后却发现不想长大,不想体味这成长的孤独。


《城南旧事》的《我们看海去》一篇里,收买破铜烂铁的那个人和英子做了约定,说将来等他的兄弟坐大轮船去国外念书的时候,两个人要给他送行去,去看大海,看大海跟天有什么不一样。大海跟天有什么不一样呢?街边打架抽烟的就是坏孩子么?为了考第一名的弟弟出国念书事非得已的那个人就是坏人么?英子的回答是“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

英子说:“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可是它也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

英子的妈妈要英子长大了写本书,写那个收买破铜烂铁的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被抓的下场,英子的回答是“不!”英子反抗妈妈这么教她,英子长大了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写人性中的温暖,写一个“坏人”背后的希望与失落,写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简单的坏人或者好人。那个收破铜烂铁的人虽然“事非得已”,但是他也在英子纯真的世界里看到了希望,他描摹着弟弟出国读书的希望,希望看到那片大海跟天空的不同,希望自己也能“改邪归正”。他是孤独而又无助的,当英子友善地和他聊天时,他也会当英子是好朋友,将心事诉诸于英子,将奶奶给自己珍藏的一串小象牙佛珠送给英子。


《城南旧事》里处处是人间世情温暖,每个短篇虽各自独立,却无处不温暖着孤独的人、受过创伤的人。英子童年的世界经历了太多,美的、丑的,善的、恶的,她细腻而敏感的心灵在少年时代就已明白个中滋味。《惠安馆传奇》里秀贞对小桂子的苦苦寻找变成人们眼中的“疯子”,《兰姨娘》里边爸爸和兰姨娘的暧昧,还有《驴打滚儿》里宋妈的失子之痛。

作者林海音没有旁观,她以这样一种自传式的描述来感知生命的热度,不以道德判断为基准,只以温暖的笔调为蓝图,去描画人性,讲一个个身边人的小故事。故事小而立意大,不逃避也不拒绝,还原生命本真的样子。读林海音的文字,如若住在海边,夜夜听潮涌来,清晰灵动,说不尽的人间事,道不尽的怀旧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城南旧事》读后感_1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