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恶意》读后感_900字

《恶意》读后感900字

突然什么都想说,却突然什么都说不出。
自以为从小说题目就能揣测几分作者的用意,后来发现东野圭吾对于情节的安排和读者心里的把握实在是,太高超了。
不得不承认主观印象对于一个人在评价他人时所起的作用远胜过事实和真相。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剖析人性,赞美人间大爱——可是,每个事实都是真相吗?
因为有美,所以就不得不有丑来衬托;因为要凸显光明,世界上更多的黑暗被发掘被抨击;在这个发展飞速,人们的思想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他人的时代,“伪善”二字,或许出现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多。我们要扶贫,我们要环保,我们见到残疾人要同情,我们看见社会不公要挺身而出,人们已经懒得去花费时间在辨别是非上,现在我们大部分人做的,无非是跟随着社会的舆论趋向和主流价值观贡献一份绵薄之力罢了。
我们,尽力了吗?
又或许,我们做的是对的吗?
记得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是避免不了一个俗字的”
我承认,从小说一开始日高邦彦杀死猫的描写,我就开始对这个角色产生一些负面的猜测。从始至终我都是那个被野野口修牵着鼻子走的读者,我开始同情他的遭遇,惋惜他的爱情,甚至对于他杀死日高也失去了客观理性评价道德是非的能力——这样一个悲惨不幸的人,该是多么值得人同情。
事实证明,我错了。仅凭一份手稿和一个死去的人,捏造事实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野野口修的恶意不仅仅在于筹划谋杀的整个过程。他一生,都在用一个懦弱被动的方式躲过灾祸寻求机遇。校园暴力的从犯,他可憎;将暴力目标转移到日高身上,他自私;为了文学之路数年之后重访日高,他懦弱;他精心谋划毁了日高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他可怕。东野圭吾抓住野野口修人性阴暗的一面描写到极致,但我相信,有多阴暗曾经就有多光明。家庭教育、生活经历、性格塑造……他隐忍许久一击而中,手法有多干脆,就有多悲哀。
几千年来人们总是不懈的追求正义和光明,却又不得不被情感左右。恶意,一只潜藏在心里的魔鬼,你我到底能不能用理性控制他,又或许,用光明感化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恶意》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