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900字
古斯塔夫·庞勒完成于124年前的这本心理学著作,今天看来有部分的见解仍然适用。虽然书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女性歧视和部分过于武断的观点,但我对本书的部分见解仍然感到惊叹:
1、群体感情和道德观
一百多年前的庞勒指出“群体无智力”这点,可以看到随着百年文明和科技的进度,虽然仍存在“高知低能”的个案,但总体来说这一现象已有很大的进步了,这现象和作者的观点存在出入;
2、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这个部分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更进一步体会到极端组织形成的心理环境,以及面对极端事件时制度与信仰宗教间有个相辅相成的作用性存在。
3、群体意见和信念
在本章里作者“无情”的拿当时的中国作为反面教材来论述“改变”对一个群体、政派甚至国家的重要性,感触很深。另外,本章中提及的“学徒制”也应证了《万万没想到》中的相关观点。
4、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本卷本章中,作者提出了个很有意思的思考论点:历史著作和实际生活未必一一对应(历史著作都是作者主观观念的代表)。如此说来,是不是意味着在看我们存世至今的很多著作时,都应该带着思辨思路去阅读呢?而这种思辨能力是否有效,还得结合正确的培养(教育方式)。
5、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方法/群体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这两章是最让我印象深刻,很多作者的观点投射到现今的现象中依旧有效
6、犯罪群体+刑事案件陪审团+选民群体
书中的最后3章集中表述了作者是如何看待当时法律与公正之间的心理环境问题的。无论是罪犯、法官、陪审团或是普通民众,都是这类事件的直接参与人,投射到现今的总统大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或某些毫无根据(科学论据)的公众号文,这些观点都依旧有效。当然书中也存在部分过于偏激武断的观点:如法官毫无怜悯之心,只会按照法律条文判定,不会考虑社会因素,这点与现今的法律环境还是有出入的,同时也能看出制度及文明的进度,正在一步步的越加重视人性。
总结来说,本书作为百年来的现象级读物,阅读本书能帮助提高自我与群体的认知。但也不能偏听,用书里作者的观点说就是:乌合的我们在看《乌合之众》的时候,也要带着思辨去阅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