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_1600字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1600字

这本书以民族为基础,讲述了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演变史:从三千年前,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来到这片土地定居,埃及人来过,被赶走了;马其顿人来过,着急走了;罗马人来过,又走了;阿拉伯人来过,不走了,所以犹太人走了;法国人来过,赖着不走;蒙古人来过,又走了;英国人来了,又走了......然后再然后最后犹太人又回来了。书中并没有对英雄圣人就大量着墨,因为以一个民族的角度,用贯穿三千年的眼光来评价,所谓英雄圣人也不过是民族这个身体上比较强壮一些的细胞而已。而是力图尽量全面笼统的将整个民族轮廓勾勒出来。书读罢,会让你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对犹太人、阿拉伯人、基督徒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不会再简单的认为他们是一群偏执、迷信、守旧、暴力、狂热的宗教分子,而是能理解他们的信念与坚守。耶路撒冷,这是一座很神奇的城市,神奇之处在于好几份信奉唯一真神的信仰团体能够在这里与他们眼中的异教徒虽然彼此讨厌恨不得对方死但相安无事的生活、共享圣城。耶路撒冷是一座在鲜血和骨架中筑起的圣城,每一寸土地下都葬着枯骨和信仰。有人枯坐家中等死,有人不远千里历经磨难也要爬到这座圣城;有巍峨城墙上挂满人头,也有西墙下犹太人因为可以祷告幸福落泪;有暴君治国流血漂橹,但随后这暴君却愿意为耶路撒冷献出生命。它总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让人去争夺它,守护它,最后不得不为它妥协。犹太人,这其实是在讲一个选择,是包容万物还是坚守自我。犹太人选择了坚守自我,所以他们注定不会包容万族成就罗马一样的强大帝国,但也因为他们执着的坚守,罗马帝国灭亡了千多年后,他们能重新回到以色列;因为他们执着于自我,所以他们到哪里都格格不入,受到其他所有民族的排斥、迫害,甚至因为自我的不同,他们自身之间也互相攻伐,但也正因为他们的执着,他们才能在各个领域独领风骚。很难分清他们赚了还是亏了,只能说他们受的所有苦难都不冤,他们得到的所有成绩也是应该的。信仰,客观的,从物质上来讲,信仰并不存在,无论是宗教、国家,还是正义、爱情,他们都只是一些虚构的概念,你抓不到他们也不可能称一称他们有多重。但人生中接触的有一半以上的东西都是虚构的概念,我们之所以区别于野兽和人工智能,也正是因为我们能创造这些概念。因为我们有宗教,所以我们顺境时有崇高的追求,逆境时有来自心灵的安慰;因为我们有国家,所以能把成千上万人组织到一起共同建设发展人类文明;因为我们有正义,所以我们生活中有为善的标准;因为我们有爱情,我也不知道它有啥用,不过应该有用吧。信仰就好像一种无形的催化剂,它不存在,但它能让一些人类产生惊天动地的变化。仇恨,支撑着犹太人和基督徒、基督徒和穆斯林、穆斯林和犹太人几千年圣战持续下来的动力早就不是当初的神圣理由了,而是仇恨。这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任何一方单方面释怀了,想放弃仇恨都没有用。千年圣战,有太多次一方领导人大度选择释怀仇恨,并且千亲万苦安抚住自己的人民接受和平,结果还没来得及喘息就被对方利用这个机会一顿穷追猛打,结果是挨打的一方觉得受到了欺骗,唯有以暴制暴。仇恨的结束(或者说只能叫暂停)只有三种可能:1.一方死绝了,彻彻底底的死绝,再也不会有人打着它的旗号出现为它而战;2.双方都杀累了,杀惨了,代价已经大到承受不起,不得不暂时放弃仇恨;3.场外出现一个远比二者都强的裁判强迫二者停止。第一种不太现实,因为你永远不能排除某个中二年读完历史突然说要为XX而战振兴XX,然后继承这段仇恨,除非你彻底抹掉他们的存在,不留一点痕迹;第二种是大多数仇恨结束的原因,可是所有的神圣最后都是靠刀与剑捍卫的,在你陶醉于大和谐的麻醉剂时,对方可能已经准备好举起屠刀了;第三种可能要求外力的出现,外力是很难恒久存在的。仇恨可怕之处就在于难以消灭。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