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_1800字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800字

断断续续这么久,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
看完感触很多,以邓小平、陈云、叶帅为首的那一代领导人,将一个人口众多、遭受了巨量苦难的国家,一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烂摊子,剥离了贫穷和落后,这在如今看来,无疑是一个奇迹。我也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原来如今国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实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从那个年代挣扎走出而留下的创伤。因此,也完全不必心存什么抱怨,历史总要慢慢地走的,问题也不不能一蹴而就地解决,不妨心平气和,且待未来。
在我看来,邓小平定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之林中站在绝巅的寥寥几人之一。传奇的人生经历带来了常人难以获得的非凡特性:长期接近权力中心的人生历程造就了源自内在,十分坚定的自信;在人生的潮起潮落中,获得了独自思考,仅在脑中就能梳理全局的能力;(我猜测)其敢于试验,不争论,大胆去闯的勇气和行事风格也是经历过大挫折后获得的天赋(勇气是我十分向往的天赋,绝大多时候都不能对一件事有十足的把握,唯有勇气能在困境中拨云见月);善于抓大放小,不在意表象只关注实质;对环境,尤其是政治气氛有敏锐的感知和巧妙的运用;最后,还有令人热血的真诚、直接和强硬。难怪巴铁学者在中巴经济走廊会议上说给他们一个邓小平,他们不会比中国差(恕我直言,邓爷爷也救不了这样的民族…),足见其伟大。改革开放自不用说,其果实仍恩泽当代,且带领一个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的国家解放思想、打开国门,实在是难以想象有多么艰难,绝对是丰功伟绩呀;而一国两制,香港回归,维护主权的同时助理内地经济;另外在当时仅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有所往来的情况下,发展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缓和与东南亚关系,惩戒不老实的越南并制衡苏联,给国内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不用多说,也是伟业;其开创的领导人退休制度也保证了党内活力;最后,即是有争议的计划生育政策和64事件了。
对于64事件的做法,我是站在赞成一边的。而且我对当时那些躁动、盲目、凑热闹的游行学生实在感到相当愤怒。无纲领、无路线、无解决方案,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居然还要游行乃至绝食。对于贪腐现象不满,自己没有解决方法的情况下就肆意要挟政府,为了游行而游行,为了示威而示威,这和一不满意就撒泼打滚的小孩有什么区别?浪费了当时多好的国际环境,让整个国家多走了多少年弯路,甚至现在还在被那次事件的余波影响。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精英们,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后未免有些自大了,听了几句民主自由,看到了西方的富强就满目崇尚资本主义,毫无考证,毫无分析,忽略了国家发展的阶段,宣泄不满,最终酿成悲剧。我相信,如果当时不采用暴力镇压,如今中国一定比现在混乱。
刚才说到民主与自由,这两者是美国立国的信仰。但所谓信仰,并不见得是真理。我反而认为,无论民主还是自由,都只是社会发展中间阶段的产物,一定不是终点。首先说民主,允许多大程度并且什么形式的民主应该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我相信,最广泛的民主治国不如精英治国,人们应该仅能获得对自己熟知和了解部分的民主权,拥有基层的民主,而对自己不了解的国家大事断不是一无所知的普通民众应该去左右的。我认为,认为人人贡献自己的观点后,观点的集合就是最正确的这一看法,就和有效市场理论一样,仅仅是一种假说,可能仅仅只是一种看似正确的局部最优而已,人类是非常感性的动物,容易被煽动,特别是无知民众,更易被煽动,任其控制国家,实属不智。再说自由,我相信有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甚至可以说,自由也只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妥协,因为过多的自由必然侵犯其他自由,所以自由的关键,在我看来,正如民主,也在于应该有多大的自由,自由的形式应是如何,应是仔细考证,而不是坚定去信仰。
顺带想说一下关于政体的想法,无论是民主集中制、还是三权分立,或是议会制度,应带来高效的决策,权利的限制,和平的环境,自我更新和广泛的公平(我认为人民情绪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权分立常常被人诟病低效,而相对集中的制度又容易造成权利泛滥。因此,也许更重要的是制度自我监督和革新的能力,每个制度在开始都是不完美的,必须有革新的动力(自我监督)和方式(革新能力)才能向好发展。
至此满足地写完了读这本长长的书得到的长长的感受。
想来本文必有许多漏洞与错误。
但只愿未来自己再看到本文的时候,能赞赏今日的初衷与态度。
(欢迎指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_1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