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1000字
《查令十字街84号》书评:
01
这是一本小书,从字数上与现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书相比,很小。虽小,却不乏是一本很好的书。好书与字数无关。
从一封普普通通的购书往来信件开始,逐步发展成为跨越时空的、感人的笔者之间的友谊,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素未相识两人,一个美国剧作家,一个英国旧书店负责人,因书结缘,坚持通信二十年。二十年铸就的时空之缘,在时间坐标轴上足以让人感叹。
02
曾几何时,文墨之下书写的信件,落笔之时斟字酌句的情感,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俗话说:见字如面。横格纸上密密麻麻书写的文字,甭管是漂亮的行书,楷体,还是已成自己字形的书体,只要读信人看见,就如同看见了写信之人,纸面文字蕴含了写信人的性格和情感。
网络时代,简洁,快速沟通,人们间沟通表达方式,被一再的简化,再简化,网络语言,象形图片,湮灭了文字手书的优美,淡化了交流情感。在文化的长河中,书写交流的方式可以消失,但书信中的文化不能消失。从敬语,称谓,抬头,落款中,体现出的文明、尊卑、礼貌等文化要素应该传承。
03
书信交流中,情感可以蔓延的。开始只是作家海莲,与书店的弗兰克两人之间购书、寄书之间通信,海莲的幽默的语言,慷慨之下邮寄食品,热情之余称谓的变化,将友谊的情感逐渐蔓延到整个书店全体人员,加入到与海莲的通信行列,最后蔓延到弗兰克的夫人和女儿,也加入书信之列以表达对海莲的感激。海莲也把对英国文学的热爱,对伦敦城市的印象传递到她的好友,利用好友到伦敦之际代为她去查令十字街84号,感受古旧书店的墨香,体味古色古香之中文化气息。
04
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爱书人的符号。海莲用其真诚、慷慨换来了书店人的感激,书店人竭尽全力为海莲寻求爱不释手的书籍,以至于海莲在书中描述到,“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这种亏欠正如她所说的,“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在海莲的心中,知识远比食品重要的多,圣神的多。
05
看了此书,最让我感动另一件事是笔友的存在和坚持。素未相识,却能真诚进行心灵的交流,长期坚持,理解,懂得。
我真想也找一位这样的笔友!!!
06
我下次去伦敦,一定得去查令十字街84号看看。我也代为海莲献上一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