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后感2400字
东野大大的书,一如既往,从不会让人失望。
涉嫌剧透,没看完的小伙伴勿入。
《恶意》顾名思义,人性的丑恶,将内心深深地恶意实施变现。它会有多可怕?可怕到让你觉得匪夷所思,大跌眼镜。可怕到,让人惊叹,我知道人心险恶,却不曾料到竟会这么让人毛骨悚然。
先从写法开始吧。本书以当事人野野口与加贺警官,以及后来多个主角共同认识的故人的第一人称口吻穿插叙述。第一章野野口的记录会让人下意识的先入为主,到后来加贺警官层层剥开真相,巧妙的叙事方法,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真相,让人直呼惊奇。
对人物形象塑造,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相信看完第一章,杀猫事件,读者对日高的印象是残酷、自私。中间章节,一步步踏入野野口的局后,野野口饱受威胁让人同情的形象让人深信不疑。而书中最大的功臣,加贺警官,那个兢兢业业,为了一个案件,可以将当事人从出生到事发的所有经历,耐心一一求证的警察,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在加贺警官的认真负责下,日高、野野口身份互换般的经历,让人疑惑。后来的真相揭露,仔细回想,原来,每个人的特色,其实从一开始就惟妙惟肖,深入骨髓。
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这是东野大大书中,一直让人引以为傲的特点。作为东野的书迷,甚至习惯性的记住描写的每个场景,每个细节。如文中,案发现场烟灰缸里仅有的一根烟头、亮着的电脑屏幕显示器、日高家唯一一棵八重樱、再如野野口右手中指上厚厚的茧……非要细细数来,怕是不胜枚举。
而说到内容,我很赞同一个书友的评论,这本书,可评之处太多,求同存异,各抒己见吧。
①恶意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这是《禁猎地》里的一段文字,可说确实表达了被害者的真实心境。
书中,校园暴力为恶,野野口以德报怨为恶,野野口母亲潜移默化影响他一定程度是轻蔑故乡妄自揣测邻居的地域歧视为恶,日高去世后众人对私生活隐秘的好奇窥探大于对一条生命陨落为恶,在野野口的误导下,对日高遗孀信件电话骚扰为恶……
你永远不知道,你身边的人会藏着什么样的恶意。到但我们能做的是做好自己。
②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整本书的根源,它藏的深不可测,直到最后才露出它的恐怖。
男主野野口,因为被欺凌,从小在心底留下深深地自卑感。因为怕,所以不敢反抗,趋炎附势,甚至后来扭曲的心理,怕都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而死者,日高。本书最大的受害者,一个善良热心,让认识的人除了野野口,无一不称赞敬佩的人。在这场校园暴力里选择的是顽抗。当年,施暴者提起日高,言辞里满满的佩服。那家伙可真是有骨气!也正是他的善意,他的有骨气,打破了野野口内心的扭曲平衡,让野野口更自卑,由于妒忌,处心积虑毁了日高的一切。
在主角所处的校园暴力里,施暴者有这么一段话引人深思。
嘿嘿,孩子嘛。不过,我觉得那种事也有存在的必要。我不是在找借口,你看,一旦进了社会,就有一大堆讨厌的辛苦差事等着你做,就把这种事当成步入社会前的练习不就得了?如果能从中全身而退,也能获得应有的智慧,不是吗?我是这么想的,最近大家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只不过就是欺负一下。
他口中的只不过欺负一下,并不是简单的打闹。更多是泼盐酸、脱光衣服再用透明胶带缠裹扔图书馆角落……更甚者还有强暴邻校女孩。
你应该很难想到,有时候,小孩子的恶意比成年人更可怕,因为他们的恶意无迹可寻。就像加贺警官任职老师时处理的那起校园暴力,当问起问什么欺负受害者时,施暴者竟只能说出一句我就是看他不爽。无缘无故的对一个人憎恶,并下毒手,这是有多可怕?
③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文中不难看出,野野口的母亲,应该是一个有着严重的地域歧视,经常恶意揣测,曲意妄解他人的女性。
刚搬过去的对邻居,对地方莫名其妙的讨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野野口。
而野野口家族,并非恶意揣测,而是事实如此。从野野口的舅舅,不顾日高的死,恶言相逼日高遗孀,索要钱财。不难看出,野野口从小受着怎样的熏陶。
幼年的野野口生活在校园欺凌,和母亲妄自揣测,被迫害妄想的抱怨里。性格的自卑感,对正直善良的日高的妒忌,也就不难解释。
而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事例。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许和成绩坏的孩子玩,你要跟成绩好的孩子一起玩耍。
这种默认成绩坏的学生就是坏孩子的想法从何而来呢?换个角度,如果那些成绩好的孩子父母也这么叮嘱,那成绩好的学生,会和比自己成绩的同学一起玩吗?
我始终觉得,不管成绩,亦或成人世界里的工资待遇。总之一切以物质衡量一个人人品的观念,都是扯犊子。
④地域歧视
在这儿,我觉得有必要将加贺警官的最后一句话重申一遍。
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
正所谓,你是怎样的,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就会是怎样的。心若向阳,何惧无光。
野野口谈起养育自己的故乡,同学都感受得到的浓浓的嫌弃,蔑视。并非是故乡如何亦或故乡的人如何,我相信他们大都是同日高一般,善良可爱的人儿。如那个烟火师父老爷爷。
而我们身边,古有中国人东亚病夫的诋毁。今有,提起河南人,不约而同的偷井盖儿、素质低……他们果真如此吗?并不是,你没看到郑州市被评为让座率最高的城市?没看到古城开封有多美?同样的,提起东北人,也是大吼大叫、野蛮人那你是否看到东北姑娘的见义勇为?亦或东北大哥的豁达慷慨?
我甚至觉得,贴标签也是这个世界上可怕的恶意。在你不了解这个地方亦或这个人的时候,请不要相信别人给他的任何或好或坏的标签,就像小时候听过的小马过河的童话故事那样,所有的事情,自己试过了,再下结论。
总之,《恶意》里,值得我们思考的点太多,看过后,除了对人性的拷问,更多的是自我反省,不恶意揣测他人,做好自己。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正义和善良还是占大多数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恶意》读后感_2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