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2200字
期待下一个十年与你重逢
开始接触王小波,是在差不多十年前了。那时候我刚上大学,是一个天真又叛逆的年轻人。我的大学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学校,图书馆是一栋旧的火柴盒状的苏式建筑。很多的图书放置在这栋旧建筑的地下一层,借还书则在一层,管理员们用专门的小电梯将这些书籍来回地运下运上。这就是我着迷于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原因之一,所有的人,包括教师、学生、管理员在内,大家都要走楼梯,但书籍是用电梯运送的。后来我去任何别的图书馆都没再见过这种事了,当然这个事情的客观解释是大量的书籍是沉重的,不借助现代电气工业设备每天靠人工搬上搬下会不经济且不效率。但我主观上仍然觉得这个事情、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很浪漫。
似乎跑题了,上面说到了我们大学的图书馆和我的一些胡思乱想。这个事情一方面能说明我一直是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另一方面要说明的是我就是在这栋老式的苏式建筑里,邂逅了王小波。
我们知道“邂逅”这个词,在汉语里是自己包含了浪漫意味的。比如你半夜翻出宿舍楼去网吧,忽然遇见了心仪的姑娘,那叫邂逅。忽然遇见了宿管的阿姨,那就不能叫邂逅,只能叫遇见或者碰见或者倒了霉了。
作为当年无所事事、五迷三道的大学生,我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消磨掉了大量的青春年华。说起来很惭愧,这段的意思是,我看了很多的小说,中国人写的,外国人写的,可以描述的,不可以描述的,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这些小说,客观地来说,对我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好处。如果有好处的话我应该挣到了比我同班同学多一倍的钱或者出任了CEO迎娶了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诸如此类,但现在我只能很惭愧地说这些事件都尚未发生。看小说除了加重我胡思乱想的症状和让我的文学口味变得刁钻和让让整个人越来越没皮没脸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可见看小说跟吃菜一样,基本属于个人喜恶问题的范畴。我为什么说“邂逅”了王小波,而不是“碰见”,也正是这个意思,而对于其他的作者,我就不会这么说。比如说张爱玲,那就是“遇见”,王朔,“真巧碰上了”,苏童,“帅哥你好哇”,诸如此类。浪漫主义的人,对于喜欢的东西,往往会讲不出什么硬通的道理,只会经常五迷三道的,跟中了邪(/谈起了恋爱)一样。我当年读过了王小波的《红拂夜奔》和各种时代,就表现出了上述的各种症状。我还向我的一些朋友推荐了这些小说,结果他们有的不太感兴趣,还有个别对我这个人的评价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觉得我好像有点那个……变态。
当然大家对菜口味的不同不妨碍我们做朋友,但我胡思乱想的有些时候也会遗憾身边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些书十分有趣,或者思考我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变态。
这些都是回忆了。人年纪渐渐变大的时候,会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尤其是青春期的事。这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再中邪身子骨遭不住,也可能是因为人类偏向于美化过去的记忆好让自己感觉世界温柔些。我现在就经常回忆起那时的事。我有时候觉得记忆很美好,但那个时候的自己无知无觉;有时候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是个傻逼,但又苦于没有一种可以向过去传递讯息的工具。
我想就大约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读完一本书后的差别所在了:年轻人读完书之后往往向个装了饺子的茶壶,一时间很难搜刮出什么言语来,中年人则喜欢絮絮叨叨,说出很多同主题无关的废话。年轻人读喜欢的书容易中邪,而中年人总在书中看见过去。其实我很不愿意承认这个事情,因为我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希望自己青春永驻、青春永不落幕。
但时间是这世间唯一真正公平的东西,它毫不留情地鞭挞所有人、砥砺所有人、折磨所有人、考验所有人。每每想到这一点,我都会在心中感到阵阵的宽慰——这世间不是我一个人在受苦,而且大家通通都要死……
这篇扯淡的评论写到这里基本上就快结束了,我自己也发现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废话格外的多。我平时可不这样,我平时惜字如金、高冷得很。思来想去只能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庸俗的话来为自己开脱,没办法,我也想不出什么别的有趣的词了,总不好说我又中了邪。
在时间线逐渐往前推进的进程中,一个人会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做很多不同的事,遇见很多不同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人会滤掉一些东西,改变一些东西,沉淀下来另外一些东西。这些经得起时间沉淀的,就是人的灵魂。
而王小波的灵魂纯净、强大、锐利又富于感染力。我在十年前已从这里获益良多,不夸张地说,这个灵魂无疑和其它高尚的灵魂一起,帮助我塑造了我今日之科学观、历史观、人类观,这个灵魂和哐当着一路北上的火车、校园老旧的图书馆、秋日满地的银杏黄叶一道,构成了我对于青春的美好记忆。
我十分高兴再一次回顾起这些东西,能再度同王小波一起思索科学、历史、文化、社会和未来。我也十分高兴十年过去,我仍然是我,虽然变老了变蠢了但胸中火焰不灭,而王小波仍旧是那个幽默又睿智的王小波,我可坦然保留十年前给他的评价,也知道他仍如十年前一样莫大地宽慰了我的灵魂。
在我这些年天南海北四处晃荡和折腾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不喜欢的人,我会巴不得此生最好都不要再遇上类似的品行以免于疾病,对于一般的人,我会保持最大的善意来和他们相互沟通,而对于很喜欢的人,我无比期盼着同他们再度相逢,期盼着从他们身上挖掘出新的欣喜。
从这种浪漫主义者的分类学上来说,王小波无疑就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_2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