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洛丽塔》读后感_600字

《洛丽塔》读后感600字

第30本书~

严肃文学是伟大的。

这些年来,断断续续看的第三遍,之前是别的译本,感觉还好,而这个译本极浅俗,差评!

emmm文学创作不完全等于纪实报道,然而已经让人感觉很哀伤了。

让个体去思考他必须面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自我和背景,记忆和现实。时间是一条当然的无处不在的轨迹,而洛丽塔正是时间的化身,替代物,是亨伯特证明自己在时间链条上循序渐进的中介。在亨伯特这里,时间是一个永恒的情结,也许在纳博科夫那里也是如此。而时间又并非是线性的,而是一个一个层面的叠接。纳博科夫曾经在自传中对时间表达过这样的看法:承认不相信时间。喜欢在用过魔毯之后,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把它折叠起来,即把一个图案叠置于另一图案之上。理想地说,记忆最卓越之处,是它能够往时间的折缝处聚集有关过去的那些暂停的,俘游的零星之物,以便造成最出色的天赋和谐。

“亨伯特完全有能力跟夏娃交欢,但他渴望的却是莉莉思。”

“再没有比一个受到宠爱的孩子更凶狠无情的了。”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重读了一遍。里面有粘在上面的些许骨髓,有血,有美丽的绿得发亮的苍蝇。在故事的这个或那个转折处,我觉得我那难以捉摸的自我总是在躲避我,滑进了比我乐意探测的更深邃、更黑暗的海洋。”

纳博科夫对弗洛伊德的一贯攻击、对艾略特和乔伊斯的多处戏仿、多重伪造的序言、“古老的欧洲诱奸年轻的美国”,妙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洛丽塔》读后感_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