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2100字
如果工作十六年后,得知大学时很欣赏你的教授患了绝症,你会飞行七百英里,抽出时间去探病吗?如果见面后教授提出,在有生之年还要给你再上一门课,你会接受吗?面对事业初见成效,家庭琐事无数的你,也许权衡一下,只得轻叹一声:“唉!算了吧。”
作为现今的作家、记者米奇.阿尔博姆,面对患了渐冻症的社会学教授莫里.施瓦茨,不仅去探望,并且答应了每个星期二,飞行七百英里,赶到教授的病塌前上课。他为了什么?我很好奇,为了文凭?为了赚钱秘诀?为了升官之道?或者是仅仅为了师生之谊?一个即将死亡的老师,能带给他什么呢,值得他放弃繁忙的工作,赚钱的机会去听课。
《相约星期二》是一本听课笔记。翻开书的第一页,余秋雨的序中第一句话就吸引了我:“人人苦恼人生,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谁都愿意听听……”,是的,我们都希望有个人生导师,能够指导我们解决人生的一切难题,揭示人生的真谛。谁有资格谈人生呢?最好是老人,临终的老人,凝结了一生的智慧,又有超强的表达能力的老人,莫里教授正是这样的一位老人。
米奇连续十四周,认真地听讲,认真地做笔记,认真地思考,直到参加教授的葬礼,最后整理成册,把它交付给了出版社。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畅销书排行榜。这本书谈论了人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关于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意义的人生等等问题,老人面对死神,思考人生,告诉我们幸福人生的秘诀。不管你处在什么年龄段,也不管你是成功或失败,他的话都会给你启示。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莫里教授说:“我要死了,当然是受罪。但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他不甘枯竭而死,他勇敢地去面对死亡,把死亡作为最后一门课,作为他生活的主要课题。他把自己当成是一本教科书,和他的学生一起研究他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观察他身上发生的一切。他看着自己的肌体一部分一部分地衰亡,今天冻到了这里,明天僵到了那里,面对来曰无多的人生,他用告别的超然姿态,坦诚的心灵,接受“夜线”的采访,回答观众的来信,解答别人的困惑。
也许只有走过了一生,抛下了世俗的名利负累,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莫里说:“一旦学会了去死,也就学会了去活。”当意识到自己快要死了时,你看问题的眼光就不一样了,你的人生规划、追求、抱负会完全不同。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说:“相爱,或者死亡”。生命起点的婴儿时期,需要别人的爱,一切依赖父母的照顾。生命终点的老年失能时期,需要别人的爱,穿衣、吃饭、甚至上厕所擦屁股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生命中期的青壮年时期,同样需要别人的爱,就业创业,抚养孩子,赡养老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施爱于人,并接受爱。
人的欲望和世俗标准推动我们去追求升职、加薪、美女、豪宅、好车、名气……我们马不停蹄,加班加点,拓展人脉,迎来送往,在名利场中打滚。我们背负着房贷、车贷,焦虑着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透支着生命,希望赚钱越多越好,名气越来越响,地位越来越高。好了还要好,多了还要多,贪了还要贪。可这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当站在人生的终点回望,这些都变得不重要,均是过眼云烟,唯有围绕身边的亲情友情和爱,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他说:“与生活讲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衰老和病痛是自然现象,拒绝衰老和痛苦,就不会感觉幸福。应该是孩子时,乐于做个孩子,应该是老头时,乐于做个老头,乐于接受自然给予的一切,不羡慕别人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体验死亡的来临,同样乐于接受。
我想起我的公公,五十年代就是领导干部,六十年代城市精简人员时,主动把自己的老婆下放农村,几年后又服从组织分配,从政府的行政岗位到企业任职。几十年过去了,当那些既没有家属下放,又没有调入企业的同事和下属们,顺利过渡成公务员,而他所在的企业却被改制拍卖,人员下岗分流,当他们官运亨通,家庭幸福时,他却拿着微薄的企业退休工资,老婆没有任何社会保障,他愤怒、怨恨、后悔、懊恼,不肯原谅别人,不肯原谅自己,不肯原谅自己的不原谅。他生活在这样的愁云惨雾中,抑郁寡欢,疾病频发,终至早亡。
完美的一天是怎样的?米奇问教授:“如果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什么?”他想来想去说:最满意的安排是这样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圈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谈他们的家庭,谈彼此的友情。然后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美丽的小鸟,尽情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用来跳舞,跟所有人跳,跳到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觉。
这就是教授眼中个人真正的需要,一切不要太多,甜面包和茶,最多是喜欢鸭子,如此而已。剥除一系列自我异化的物质追求以后,人的物质并不需要太多,无非是一日三餐饭,一夜一张床。幸福生活更多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护,诚信,忠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周围世界的融洽……
最后引用胡适的话:“人生本没有意义,你要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是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的有意义的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_2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