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1700字
看完电视剧才来温书,一本书中各人有各人的脸谱,各人有各人的活法,陈老笔下每个人都形象鲜活。
电视剧情节与原著有些出入,但是将大部分人的原型塑造出来了,不说剧和书哪个好,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带来惊叹,人物特点鲜明。
白嘉轩一辈子腰板硬、直,最后给黑娃打折了,也让白嘉轩换了一种心态–往后活的都是赚的嘞。传统的家族教育,思想虽有些保守,确是当时社会的处世之道,品行赞。遇事不慌乱,对人对事原则强,既可赏罚分明,又能包容宽恕,唯独就是活个脸面。年谨,瘟疫,征兵征粮都没能让他倒下,唯独孝文的不成器,倒在雪地上。
鹿子霖,与白嘉轩斗了一辈子,耍尽小聪明,最后以只剩下了躯壳收尾,也是应得。一生大事不含糊,却在女人这件事上收不住,没有长远的目光,只顾眼前小利,对两个儿子寄予厚望,料想大儿子闹农协斗了自己,二儿子战场牺牲,亏得兆海还留有一儿子。在受尽牢狱之灾后,鹿子霖并没有吸取到教训,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催命鬼,依旧顶着田福贤的帽子到处收取钱财。
朱先生是少有的明事理的人,什么事都能看透,一生无争,在赈灾时,能够不贪污,与民同苦,实乃一股清流。兆海殉国后,立誓要进中条山,大义之举令人敬佩。博学多识,不出门便可洞悉天下局势,多次指点白嘉轩、兆鹏、黑娃等人,送葬仪式的隆重程度便可看出朱先生受尊重程度。对自己的身后事安排的如此恰巧,让人有种神乎其神的感觉,从朱先生墓室的安排,也说明了陈老对文革的态度吧。
鹿兆鹏,一直蹦哒在原上的共党头头,一生多次清零,从不泄气,信仰坚定。从自己独自一人回原上,到闹农协,农协失败,重新发展地下党,磨难重重,信仰依旧。虽然自己有新式思想,还是向家族婚姻退步了,误了冷先生大女儿一辈子,自己和白灵(弟弟喜欢的人)走到了一起,有点挖墙脚的感觉……还让弟弟护送嫂子出城,真不厚道……兆鹏对黑娃是一颗冰糖开始的友谊,二人最初一起闹农协,后殊途,并未耽误二人友情,最后发展黑娃起义算是同归吧––同一个归宿[呲牙]。
鹿兆海和白灵,二人由最初懵懂的情愫,到私定终身,最是让人羡慕。后由于信仰的不同,产生种种分歧,危及感情,一块银元的感情。二人都想报国,世道人心不古,兆海中条山抗倭胜利,却死在了盟军手下,灵灵组织发动学生运动,出逃城外,回到大部队,没成想,也死在内部人员手下,还是活埋,真是唏嘘。
白孝文,斯斯文文又不失稳重的未来族长候选人,人生来了个180°大转弯。白孝文的性子一直被父亲压抑着,刚娶到媳妇初尝人事之后的如狼似渴就可以看出,再是被鹿子霖陷害,和田小娥被捉奸,踢出祠堂,一连串的事情,将孝文逼得不再在乎脸皮。年谨加上吸食鸦片,变卖地产房产,俨然成了败家子,最后去到了保安团,人生才转好,但是品行不会如从前了,将田产房产挣回,要回面子,娶得一房媳妇,重回祠堂。见风使舵,最后做到县长的位置,不知道文革结束后他是何结局。
黑娃,谈不上好人与坏人,算是时势造黑娃吧。因为嘉轩伯的腰杆太硬,做土匪时把白嘉轩腰打折。农协后落草为寇,到归顺保安团,最后起义和平解放滋水县,全是时势。大拇指中毒身亡,为查真凶搅得山寨自己人互掐,是愚义吧。为娶一位知书达理的妻子,将自己拴起5天,硬硬把烟戒了,让人害怕又敬畏。后的朱先生指点,学为好人。最终结局却令人感慨反思,同样死在了自己人手上,死在了白鹿原上。
田小娥,勇于追求幸福,却没有白灵的幸运。最初遇见黑娃,以为可以改变命运,但其实进入另一道鸿沟。黑娃对她的感情并未有多真,祠堂可以不进,逃跑时为什么不带着田小娥?鹿子霖觊觎并怂恿她去接触白孝文,似乎有种破罐破摔了吧。结局悲哀,只能说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吧。
白家鹿家斗了一辈子,还是家风正能够站得住脚啊。白孝文黑娃等人,进原出原,最后还是回到原上来,归根结底,都是离不开生养自己的白鹿原。
第一次写这么多字,思绪混乱,想到啥就写啥,陈老的深层含义,也只能拜读一二。。。陈老好多是用倒叙手法,照着自己的智商,第一遍是看书的话,肯定是云里雾里,容易忘电视剧容易理解,整部剧都透漏着原上淳朴的民风,书中细节处理更为巧妙细腻,肯定陈老是特别了解陕西农村生活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白鹿原》读后感_1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