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_1900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900字

确实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呀。分享读完书以后几点收获:
1.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转变谈话与聆听的方式,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步骤,使我们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能倾听各自的心声,也能够理解彼此的需求,从而提出请求,最终达到谈话的目的。
2.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语言看似没有什么大碍,却时常会戳中对方的痛处,引起别人的痛苦。
3异化的沟通方式蒙蔽可我们对他人的爱,其中包括道德评判(对他人的评论往往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大多数人喜欢用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别人,举个例子,老师今天布置了很难得作业,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太过分了”,实际上学生也就是评价者不愿意做作业而觉得老师太过分了,并不是“老师太过分了”),或者是强人所难(父母经常要求孩子做什么,如果不做的话,就会受到惩罚等)。
3.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步骤是观察,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要学习区分观察和评论。举个例子:
有个人有时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这是我们的客观观察)他是一个懒惰的人(想一想,他真的是一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之为懒惰?)所以在说明自己观察后的看法时,可以加上“我觉得”,同时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要有所依据。
4.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步骤是表达感受。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白评价≠感受,举个例子,全职主妇对自己先生的评价“我的先生像一堵墙”,这样一说先生可能会否定自我,从而影响夫妻的亲密关系。如果太太能够这样表达“我感到很孤单,希望你能够抽空多陪我说说话”,这样不仅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
5.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步骤是表达请求,也就是自己希望需求如何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请求越具体越好,如上面的例子,“我希望你每个星期六可以在家陪我说说话”,同时,为了明确是否达到了谈话的目的,可以请求对方的反馈,如果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给予反馈,反过来去询问对方的感受,心情,倾听对方的需求。
6.倾听别人时,我们也需要给他人反馈,明确我们已经听懂了对方的意思,或是将自己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加以修正。
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得到了充分表达,有两种方式:谈话的气氛会变得轻松;对方停止了谈话。
我们也会有痛苦得无法倾听别人的时候,此时有三种方法:学会倾听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大声地提出请求;当对方的情绪和你一样,都比较激动时,换一个环境,冷静下来之后再重新回到对话中。
7.爱自己,和自己进行非暴力沟通,有助于帮助自我成长。
我们之所以会生气,会愤怒,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他人愤怒,容易使我们时刻想着如何让别人受到惩罚,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将“因为愤怒而想着如何让别人受到比惩罚”这样的想法转换为思考“我们自身有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愤怒了呢?”
充分表达愤怒的几个步骤:1.停下来,深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8.进行自我评价时,我们容易由于自责而陷入自我憎恨中,自责也是尚未满足的需求的可悲表达,这时我们应该学会明白自身需求,学会充分体会内心的渴望,寻求方法去满足自身需求,这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样的负面情绪。
非暴力沟通使问我们不再分析自己和他人有什么病,而是了解彼此的需求,这样会使内心变得平和。
9.表达感激的时候,有三个部分:对方做了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现在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接受他人感激的时候,要学会与他人一同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过分谦虚。
附录是我圈了的一小部分,应该是全书最精华的总结啦,顺便粘贴过来:
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
(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
(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
(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吗?”
(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_1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