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1200字
每一行每一个字仿佛都在控诉着时代的荒诞与无奈,在这样一部伤痕文学里,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她们诚然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受害者,但当她们面对刘峰与小曼的境遇,也同样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加害者。很多年后在北京的家里,三个阔别重逢的中年女子借着灌下的啤酒和萧穗子落笔写的过往琐事,可以把所有的不幸轻描淡写地归结到了那个看起来荒诞的时代,“无知之恶”足以让每一个大时代下的个人逃避掉所有的责任与负担。
可是,真的仅仅是那个时代的错吗?
刘峰原本是众人眼中的圣人,他是标兵、是雷锋,可是那次偶然的“触摸事件”,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毁掉他的并不是这一个无意的错误本身,是随之而来身边人集中火力的批判。为什么要那么猛烈地把同一个团的好战友打倒在地?因为充斥着七情六欲的众人怎么能接受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和自己处在同一个环境里,哪怕是受他恩惠推举他做标兵的时候,也无时无刻不盼着他出点差错把他从本就是众人营造神坛上扒拉下来,变成和自己一样的凡夫俗子。当一群平凡无奇的人想要在身边的一个圣人面前寻求到心理平衡,哪怕这个圣人本来就是他们自己意识里刻画的,自己变不成圣人,就盼望着能把圣人变成凡人。
小曼与刘峰一样,本质上都是群体里的异类,只不过她因为自卑而隔绝了自己,这是自小在家庭中的得不到爱的人本能地对外界的抵触。当同室的女兵们联合着要摘她的帽子的时候、当郝淑雯站在走廊里当众奚落她粗劣的内衣与身材时、当搭档的男兵因为嫌弃而不愿意和他触碰时,她就已经失去了对这个群体的希望了。所以小曼去了后台,她要在被抛弃之前,抛弃那些要抛弃她的人,只是突如其来的一丝希望让她还是逃不过被抛弃掉的命运,因为她没有被爱过,所以给她哪怕一丝一毫的获得感都会让她深陷其中,所以,最终还是她被抛弃。
两个被抛弃的人在历史的行程里走到了越南的战场,刘峰丢失了右臂而一生潦倒,小曼精神分裂而命运未卜。
时代会塑造人,但却也是每一个人构成着每个时代。
这样的境遇与他们所面对的众人,现在还有吗?有啊!什么时候见不到群体对异类的排斥?什么时候少过落井下石的狂欢?什么时候没有人盼着身边人犯错?
不是时代不同了么,怎么那个时代的错还有呢?因为人没变啊!因为根本就是人的错啊!
当2016年的萧穗子在柏林写完了这本忏悔录式的回忆之后,就像作恶多端的人去教堂忏悔一般,自顾自地原谅了自己,把一切罪恶与荒唐推给了自己参与的时代,再一遍遍地悲鸣那所谓“被耽误青春的”“多余的一代人”,而无论是在天有灵的刘峰还是孤老晚年的小曼,都只能选择原谅,为什么呢?因为根本就没有让他们选。
前段时间的新闻里,一群毕业多年的同学聚在一起自我满足地给多年前遭遇他们校园暴力的女生“道歉”,尽管不痛不痒的一句话成本低到无以复加,那个受害的女生也不出意料的选择了原谅。是吧,不然还能怎么样?因为当年就是人人都欺负你啊,就是因为那个年纪不用负责任啊!
时代变了又怎么样?人可是一点都没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