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看见》读后感_1300字

《看见》读后感1300字

看见,或者是假装看不见起初是有些厌弃这本书的,大概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不过是一个记者的自传,感觉就像是讲怎么从小人物成长到一个很厉害的人似的。可我错了。在这本书里,成长是有的,可是不是我所想的所谓逆袭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我庆幸我没有因为偏见而错过这本书,也庆幸自己因此看到了不一样的过去,以及不一样的人生。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疼痛的书,不在乎感动也不是共鸣,而是拷问,对自己灵魂的拷问。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如果是自已,在当时,会怎么做?我不知道。
书里面的事情都非常的平凡且常见,平凡到大多我们都经历过,或者是看见过。
而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那一篇关于少年的自尊心的部分。因为,我们都曾是那个年纪的人,也都曾经如此的敏感自尊过。而那死亡的背后,却让我沉默。
“你现在心里痛苦的时候呢?”
“忍气吞声。”苗苗的表弟上五年级。
“有疑问的时候呢?”我想起小蔡胳膊上拿刀刻的“忍”字。
“问自己。”
“你回答得了自己吗?”
他沉默不语,脸上挂着泪。
“为什么不跟成年人谈呢?”
他的话像针落在地上:“不相信他们说的话。”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想起的是曾经自己被忽视的岁月,大人总是如此,总觉得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可是,他们是不是忘了,他们也曾经是个小孩子。
我问那位六年级的班主任:“你有什么心里话跟谁说?”
大概从来没人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愣了一下:“不说。”
“那你碰到难受的事怎么办呢?”
“忍着。”他的答案和小孩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无关老幼,无关性别,无关国界,处理难受的事情方式大多一样,忍着和发泄的途径,也多大都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正因此,我才懂得了理解。因为大家的本质,并无什么不同。
最最深刻的,是卢安克的故事。
也正因为这,我开始思考,支教对于那些孩子们的意义到底何在,对支教的人来说,他们收获的远远比那些孩子们的多。
因为大多支教的人只会去一次,而每一次去的人都不同,教的范围不一样,教的内容不一样,孩子们没有办法跟上,因为每一次新的老师就是一次新的开始,所以他们只能停留在起点,任老师反反复复的将一个知识点,一讲再讲。
而再有的是,那些支教的人里面,有多少是真心的想要一直做下去,有多少是真心的想让孩子们更好的。我并没有否定全部,只是针对曾经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故事。
而在支教的背后,还藏有留守儿童的背影。为什么中国的留守儿童这么多,因为经济的发展不均衡,所以那些父母只能够外出打工,以求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得比自己好。而青壮年外出打工,当地无人发展,只能坐吃山空,造就的,只能是恶性循环。

我庆幸我在一个这样的年纪遇到了这本书,它让我重新开始思考,而不是一昧的认定一个观点,然后再也看不到其他,因为人心没有那么简单,好人不一定就是好人,坏人也不一定就是坏人。
在这一本书,我所看见的,有关于污染,有关于家暴,有关于权利,有关于过去,而它们都给予了我新的思考,给予了我一个新的人生价值观,不敢说它有多么正确,但确是开阔了视野,有了新的关于人性的思想认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看见》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