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3500字
百年孤独读后332114158010191129
百年在中国就是对人生命的逝去很委婉又完满的说辞,因为这样说同时表达着人们对生命的期望与祝福,很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开始还以为是翻译的原因,后来查了一下原来马尔克斯的西班牙语原文(Cien años de soledad)就是一百年的孤独,看来不同语言竟同时传达了只可意会的人生之奥妙,人类的意念是没有国界线的。单从字面来看百年孤独四个字的意思,就是生命的孤独。从这四个字表面意思到其表达的意念都透着一种悲凉,但它们却有着奇特的吸引力,让人总想一探这其中的究竟,这是具备最有深意与内涵的完美表象素质的四个字。也就是说无论对于是外貌协会的还是在思想高度上来说,它都拥有着神奇的魔力与意义。
这是第二次读这本书,头一次时就是因为被书名四个字吸引而读的,当然过程是较苦味的,艰难拿下。印象中名字太长记不住,外国名字本来就容易混,它倒好还来个乱上加乱,名字全都重复使用,当时只想着乱着也坚持看完吧。结果它书中的时间与事件描写得也很零乱与琐碎,真是没有最乱只有更乱,这就是第一印象。甚至因此而鄙视过诺贝尔文学奖。就这样还得这奖,看来诺奖也就那么回事吧,但还好没跟人说过,窃喜一下。
为什么要读第二遍呢?很想说因为人就是要自己打自己脸的。还想起一点就是记得毛姆说过没有书值得读一遍以上,哎,只能感叹很敬佩的一个人原来也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既然是打脸了,说明这次彻底推翻了前面的理解,而且还认为特别有价值。除了名字长这个以外,其它的缺点都成了优势,真是大逆转。比如名字重复是对性格传接的一种清晰的表述,而时间与事件的零乱与琐碎是真实生活的本质。而在这零琐的字里行间还有像它的名字一样的魔力一直吸引着你不能停的读下去。在这又想起一本书《独居的一年》,架构与写法与本书很相似,但少了魔力。哦,天呐,希望这不是又一个打脸的伏笔。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从生到死,从愚昧天真到开化精明,然后又回归天真混沌,其中的爱恨情仇人间百味千态,如云如梦非假似真,直到最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早已被梅尔基亚德斯写在羊皮卷上,一个族群的生命意义价值竟都如此轻率不堪,何论其中的一个人呢!深深的宿命感让人几近绝望!悲观错谔惊诧之后却又感觉到一些正常,这正常吗?作者马尔克斯在书中细致耐心的作出了回答,他用心良苦又温和地告诉我们,不用伤心绝望因为我们是一样地,这就是人类“百年”的故事,人生的旅途注定孤独,却非独行。
书中具体讲述的是,从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因为斗鸡的争端而杀人,后与妻子一起被心灵上的谴责逼迫着离开家乡,并带上了许多一起的同龄伙伴,经过两年多的跋涉在河边创建了马孔多这个村子。而争端的原因是一代阿尔卡蒂奥与妻子是表兄妹,而妻子的母亲太过担心他们这样的近亲结合,会生出来有猪尾巴的孩子。但又无法阻止两个年轻人结婚,只好命令女儿拒绝与丈夫发生夫妻关系,这明显是个昏招。结果就是丈夫因此事被辱骂后怒而杀人,再后拒绝也被强行打破,开始了七代人的布恩迪亚家族史,最后家族又以妻子母亲的担心成为现实而结束。
七代人充分的说明着性格决定命运,这中间族人的性格虽然是有一定的进化与改良,但对于个体而言悠长幻梦的百年,在人类百万年为基础的进化过程中,实在是毫无存在感。这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家族中的几代人在性格上可能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书中虽没说科学依据,但现实的经验也在表述着同样的道理,就说明了一切。
还有一大特点,在家族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主妇在支撑着这个大家族。家族没有主妇的那日起,衰败就和岁月同步了,毁灭注定只是时间问题。
做为这个家族的一代主妇,乌尔苏拉陪伴纠正包容着男人们的疯狂与偏执,艰难又自得其乐地维系着这个家,一百多岁就艰难又自得其乐地一百多年,想要说声:“辛苦了,乌尔苏拉!”。
做为一代阿尔卡蒂奥两个儿子的共同情人,庇拉尔•特尔内拉活了近一百五十岁。而且细算起来这个家族从三代开始就都是她的后代了,可她却一直独自生活着不帮不忧不依不靠。
二代准主妇蕾梅黛丝几近完美,不为人间所容,连带着孕中的双胞胎被自己的小姑子误杀毒死。
三代主妇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默默地奉献如仆人,最后无法支撑放弃了这个家族远走他方,也因此与改名换姓的梅梅,成了这个家族未确定与家族一起消亡的最后两个人。
四代主妇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女王的貌女王的教育女王的心,却没有女王的命,注定了扭曲悲催的人物,也无法担起这个家族了。
两个一百多岁的女人阐释着孤独的真意。乌尔苏拉六世同堂,实际上她与他们有过什么共同共通的东西吗?只是在家族在框架下,暂时的互相安慰与取暖,然后各行其是。最后只能到大树下向丈夫的幽影倾诉。
庇拉尔相信过爱情,在无望中等待曾经在十四岁就强暴过她的男人,可是一切为空。她那能惊起鸽子的笑声就是在放纵与宣泄自我,否则又能怎样呢。她用自己的方式早早地就看透了命运,不用它来安排所谓的孤寂,她按自己的方式提前选择了孤独的一生。
男人们貌似一直精力旺盛却不务正业,激情、好奇、荣耀、钱财、爱情、权利、青春、美貌轮流占据他们的精力,却又转瞬消逝,最后只剩孤寂,有主妇支撑的家族是他们永远的港湾与避难所。
一代阿尔卡蒂奥被捆在树上的日子可能是最清醒的,可是大家都认为他疯了。
只有二代的奥雷里亚诺貌似坚持着一份事业奋斗着,可他是因为讨厌军人讨厌政治,结果战斗了二十年后,他自己却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成了不务正业的楷模典范。而且他的十八个孩子没有一个存活下来,全部死于枪杀,作者用如此狠的方式展示着必然的因果。
第六代的奥雷里亚诺未正规上学,却拥有了世事皆可知的学问,可却对实际生活几近无用。最后虽由他破解了羊皮卷,可也于事无补。只能眼睁睁看着第七代的孩子被蚂蚁运走,完成了结束这个家族的最终使命。
家族中的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选择,又被家族所影响。主妇们将家庭、爱情、美貌,男人们将金钱、事业、荣耀当成一生的全部,却少有人能有始有终。所以有始有终的都活了一百岁以上,是不是在说明着什么。
书的写法刚看时给人的感觉就是零散琐碎,但却有着一条模糊的暗线在潜意识里引领着你读下去,所以这本书这次读来虽零碎却不难读。第一次好像没发现暗线,理解力不到还是岁月未到还是羊皮卷暂时没安排?谁又知道呢!
马尔克斯将看着碎片化的故事文字赋予了魔力,这种魔力有点说不准。好像是将现实中的人生真理用实际生活表现出来,而且更简洁更夸张更有力的表述出来,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与省悟,让人在阅读体悟中有所得有所感,一路读完看到了整个家族的命运。对,命运就是那个魔力。
羊皮卷的作者梅尔基亚德斯是个神秘的人,有明显的东方玄幻色彩。这个家族命运的书写者让人困惑,像是知道的越多越孤独寂寥越无所适从,知识的前景竟如此黯然算是意外的惊诧吧。但困惑也是正常,因为这个世界本身有太多的无法理解。还有一点疑惑就是梅尔基亚德斯早就知晓一切,为什么在那里做作虚伪故弄玄虚?不理解愤慨之后又突然明白了什么,在生活中人们都受到过命运启示,只不过当时因为各种因素忽略或错过了,甚至是直接就是懒着去想那些当时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再次回首时才蓦然惊觉,你错过了怎样的人生机缘。所以不是故弄玄虚,是你自己的自以为是忽忽而过,才无法明白命运的指引。
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如果你知道有一个羊皮卷写着你的命运,甭管他加了几层密码,你会放下所有事全力来破译它的。而现实中命运实际上确实存在于那些最普遍的客观规律中,当然也算加了密的。这个密码的解法就是通过知识经验来了解掌握客观规律,从而了解命运了解过去与未来。书里的梵文就像知识,它不是命运却是破译命运密码的重要途径。这时你就明白你不是在学习知识,你是在学习了解羊皮卷破译羊皮卷掌握羊皮卷,知识就是解析命运的最强力量。
百年孤独是所有人类共同的命运与归宿,而且不要有一丝的侥幸,因为这不是马尔克斯写出的理论,是生命真谛。
微风渐起无人觉,飓力成时醒已迟。
百年家族如云烟,幻梦蜃景终成空。
孤寂独怆人生世,欢聚太少离别多。
宿命星空恒幽幽,性格定运且自省。
且行漫漫破译道,万书万路望超越。
莫道世间无知己,百年孤独天下同。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百年孤独》读后感_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