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1200字
怀着希望这本书快点结束,让我不再冷眼这百年孤独的家族的轮回悲剧(勾起了我很多孤独的思绪), 但同时又不忍心结束书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闻所未闻的神秘及伦常的矛盾心理慢慢地读完了这本书。说实话,我从未尝试去记住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姓名和关系,因为其实七辈人,都在循环这个家族的特色:执著。如果记不住人名,可以去看他们对什么执着就好,就可以对应到故事的进程。这个也是作者厉害之处呀。有人对情欲执著,有人对糜烂的荒唐执着,有人对爱情执着,有人对战争执着,有人对疯狂执着,有人对自己执着,有人对不伦之情执着,有人对执着本身执着,就算没有没有这个家族血统的费尔南达和皮埃特罗以及桑塔索菲亚也对繁文缛节以及对这家人执著。当然 对这家人执著的人通常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除了佩特拉。而这个家族执着的人,或者执着于这个家族的人,都是想要用执着来对抗失败,执着于这个家族的人,想要找到伴侣来结束自己的孤独,这个家族的人一般都是让自己陷入执着的疯狂来对抗孤独。作者很给了这个孤独的家族一个残忍的结局: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同时,那些执着于这家人的人也有很惨淡的结局,基本都是非死即伤(除了斯通达,他的智慧让他学会了豁达)回到这本书的主题孤独。我对孤独的体验是从我开始上小学开始,入学过早,让我从小与同学无缘,无法建立深厚友谊,所以小时候就靠“强制”要求弟弟和我分享玩具,带我一起玩来对抗孤独。初中时候弟弟开始叛逆,觉得我是书呆子,于是不再陪伴我消磨孤独,于是我就靠好好学习借作业给别人抄来赢取玩伴。高中由于心理的变化,全靠孤独本身来对抗孤独,所幸高考压力大,全班人基本都在“孤军备考”。我在想,毕业后没有从事翻译工作,而是选择从事雅思教学工作可能也是我对抗孤独的方式吧。毕业工作的第一年,我还是很孤独,也害怕孤独,所以很积极参加公司团建,活动,很愿意加入你今天又美了,你今天衣服很好看的社交中。不过坚持了半年,还是被孤独打败了,再也受不了自己很难受地可刻意去排解孤独便独自一个人来到深圳。 在深圳,我找到了排解孤独的最佳办法。找到了一些有趣的灵魂,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认清了孤独永远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真相。如果你永远只是想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反抗孤独,想要祛除孤独,可能你会想布雷迪家族一样回到原点,永远在一个地方打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与孤独和解,不要尝试消灭它,可以通过亲密关系暂时逃避它,但是其实你永远无法完全消除你本身就具有的孤独,倒不如和朋友伴侣相处的时候安心享受这个幸福的避难所,朋友不在或没朋友的时候享受孤独,利用孤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读书。当然 如果有的人并没有感觉到孤独,那就没有必要为了执着于孤独而孤独。 最后,能写出这样书的作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作者,作者是怎样的心境来写这本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百年孤独》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