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17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1700字

01/04   11/19(补上这个月看完的第一本书的书评,真的太懒了)

本书主要讲的是如何通过做读书笔记主动地有目的性地去阅读一本书,让书中的信息成自己的东西,有效进行思想输入和输出。

作者从读书方法的四方面内容:如何选书(真正想读的书)/如何购书(对自己有益的书)/如何读书(理解和思考)/如何活用(思想输出与实践)入手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着重介绍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我进行简单的整理并且加入一些自己的小想法:

1/如何选书和购书:

抓住生活中的读书小线索(看到生活中某样事或物联想到的书,比如在看电视剧都挺好的时候可能会想了解一下有关原生家庭的书);想起以前特别想看的书;能解决眼下问题的书。(将它们按时间顺序列在笔记本上,我放在了最后一页)

列好读书/购书清单:写下书名/作者/出版社及备注(备注可以写为什么想读这本书或者读书契机等),这样可以确认读书的目的,无论是想放松心情/运用到工作中/提高涵养等都ok。列好清单就可以在书店购书或者在图书馆借书时节省时间。

“所谓读书的动机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里的焦点,即拍摄同样的场景,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焦于远处的建筑,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读书也一样,抱着不同的目的阅读一本书,也会产生截然不哦那个的效果。”

2/读书和记录:读书+划重点+记读书笔记。以思想输出的前提去读书。

如何记读书笔记:日期+书的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等)+摘抄+感想+对整本书的总体书评。

摘抄:将对自己来说重要/有趣的/暂时难以理解的内容标出重点(带着主观心情去读书,读完整本书后重新看重点时仍觉得特别的可以摘抄到笔记本上)。

感谢:无论是单纯的心情还是联想到的内容,只要是主观想法,都可以写下来(抓住一闪而过的想法,阅读纸质书籍时可以贴上便利贴写下想法,电子app有分享想法的功能)。

摘抄和感想用不同的标注区分开来。(我在摘抄前面用荧光笔画个圈,在感想前面画个比较特别的符号)

最后再写对整本书的书评:对书的内容概述和印象+自己的感想+引用“原文”(引用是魔杖)。

在写完书评之后去看看书友分享的书评,可以参考第三方的观点,求同存异,可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绝对化,也会有新的体验和感悟。

3/作者还分享了一些读书技巧:

选择图书可以由浅入深(比如在读难懂的书时,可以先看看解说版);

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就读名著。“如果普通书籍是猫,那么名著就是猫妖,已经不能仅仅被称为书了。经得起时光洗礼的书一定有流芳百世的价值”。(猫妖这个说法太有趣了!)

听有声书,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很不同,通过转换可以缓解疲惫;

“笔记本一元化”,就是可以把读书笔记/读书清单/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等任何内容都可以按时间记录在一本笔记本里(作者另一本书可以参考: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主题阅读:同时阅读相关主题的三本书,让三本书中的观点互相争论,自己来做评判。(最近在读莫提莫·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写的【how to read a book】里面也有提到主题阅读,读完之后再进行总结和分析一下)。

因为这本书重新开始写读书笔记,之前觉得太废时间就搁置了,结果在看完一本书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想不起书中的大致或者重要内容,觉得有趣也说不出有趣在哪,意识到只进行输入没有输出,感觉这本书白看了都成了消遣,于是重新拾起来。其实做读书笔记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在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和整理,在做完读书笔记后给自己规定一个日子进行重读笔记/标记的重点/原书,这时候的想法会和之前有新的碰撞。

“只要之前认真做了读书笔记,那么只看笔记就可以了。这就好像是过去的自己送给现在的自己一件无与伦比的礼物,让人心情愉快。”记录是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穿越时空的一场对话,对我来书,这就是其中的乐趣吧。

PS: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读书目标,建立一份电子的读书清单,来记录自己的读书情况。可以按时间顺序记录书籍,写上书名/作者以及译者/出版社/书的类型/读书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阅读时长/对书的评分等等,根据自己需要增减内容,这样能够督促自己,也能够从读完一本书的小目标中获得小小的成就感和乐趣。(作者在书中写了一些比较复杂的记录方法和记录工具,根据自身有选择性地学习,无论是朴素的/精致的笔记本,方便的/复杂的记录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1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