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白说》读后感_900字

《白说》读后感900字

最近看的这几本书都比较“累人”,之所以累,是因为我的积累还太少,而读的像大前研一,鬼脚七,白岩松这类作者,都是学识深厚,涉猎很广的前辈,他们的作品涉及众多不同领域很多社会现象的剖析和方法论,需要很多思考。
这本《白说》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书中涵盖了对于教育,医疗,音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理想和现实,幸福感,信仰,成败,智商情商等非常广的内容。读的过程很惊喜,思考的过程很痛苦,若有所思的时候很感激。
书中的内容我不做分享,因为我也不可能有白岩松的见解深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
但我可以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有知识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当然这两者不是对应的,只有倚重的不同。智慧需要知识和实践作为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也能产生智慧。
在我看来,有着丰富的经历,知识储备(不一定都来自书本),懂得深入思考,与实际问题联结,拥有很强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是有智慧的。
只知道解决单一的简单问题和只知道记住知识点而不会实际应用,都不是有智慧的。
我之所以很佩服白岩松,是因为他不只是从书本,工作经历,采访中得到了很多知识和资讯,他还特别懂得思考背后的意义,找出联系,触类旁通。这是一种思维能力,形成习惯之后,对于即使不了解的领域,理解起来也会很快,能够提出很多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但凡我们敬佩的厉害人物,多具备三个特点: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实操能力。
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储备不够,对于思维的锻炼不够,那么思考问题就容易比较片面,在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是容易遗漏。
如果思维能力不够,知识与实践就会断层,出现知道很多,会做的却很少的现象。
如果实操的很少,那么思维能力是很难真正得到健全的。因为实操是可以不断带来反馈的,这会更新自己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的薄弱面。缺少了这一环,就会出现堂而皇之的言论却毫无可行性。
读这样的书,从作者分析思考的方式去拓宽自己的思维,去学习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我想,如果你真的希望在本书中得到锻炼,多参与那些观点的思考。
这是一本需要你慢慢品味的书,慢慢品,一定能获益良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白说》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