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600字
从智人到神人,不到三步
一一一《未来简史》读感
把大象装冰箱里,需要分几步?
三步。
第一步打开冰箱,第二步让大象进去,第三步,关上冰箱门。
同理,把"未来"装进冰箱里,也分三步。
第一步,打开冰箱门,取出来饥饿、战争、瘟疫。
第二步让永生、幸福、快乐进去,
第三步关上冰箱门。
先说下第一步,人类几千年来的主要生存障碍饥饿,瘟疫,战争基本消灭,
与之相应虚构的人文主义,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不得不说,
过去威胁人类生存的战争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痛,比如中美必有一战,
地球人和外星人必有一战的乌云不时袭上心头,
其实这也是人文主义思想在作祟。
还有,
放下我们现在大行其道的平等,自由,民主,尊严等等虚构的事物,也是不容易的。
跨过进入未来世界的第一个思想壕沟,
先要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妄想,并不是坚不可摧,永恒不变的。
老马(克思)早就说过,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
与以往不同的是,智人第二次认知革命既不用战争,也不用说教。
而是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
简单到只需要给大脑中的蕊片升个级,或某神经元来一次放电……
以我总结,这一步的本质是冲出小控制,走入大控制;走出小循环,步入大生态。
就现在而言,这一步己启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解构以人为中心;
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系统在构建分布式的网络…
到第二步,后人文的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算法,从根本颠覆人文主义。
作者告诉我们,不知道心灵是什么,就不知道完全掌握人工智能科技意味什么。
独立学者王东岳先生说,生物所有的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为求生存,而非求真实。
我的理解是,心灵是编码,感官的信息数字化代码,心灵是可以随科技编码系统升级。
当然还是要听听,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的一句话“it from bit(万物来自信息)。”
it指代物质,bit指代信息。
现在我们刚开始把部分自己的数据众包给了手机上的APP,
看似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开端,其实信息不灭。
借助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算法,让万物恢复初始的状态,找回原始密码。
人工智能发展成人机合一,
量子世界揭示永生,人机合一是进入量子世界的打怪装备。
人类与万物一体,相互纠缠,
观察者的意识与物质的演化结合起来;
瞬间传输,跨时空瞬间移动,智人己升级为神…
,
打开的新世界,是科学意义的天人合一。
不会再有我是谁这般问题。
对于升维后的各种体会,五花八门,奇艺万千。比如,
智人张明亮,想和万千个自己聊聊,满足他不在话下。
乔布斯生前的愿景,与古代哲人苏格拉底共进下午茶,也可以实现。
实现以上的技术不是问题,科学早已验证:
原子99.99%是空的,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包括人。
绝对的我,是不存在的。
2030年不戴数字头盔,你都没法与你120岁的太奶上街。
第三步,关上冰箱门。
当定域中的万物的信息沟通(例如车联网)交给人工智能和算法之后,
一切习以为常,量子计算机开始粉墨登场,以叠加态的运算方式,
实现万物在非定域中的万物互联,时空和纬度的概念亦无意义。
那种状态才好理解
禅宗一句话,"一切入一,一入一切"的深刻内涵。
这次进入大同世界借助的科技的翅膀。
宇宙又进入到从无中生有,万物来自于道,重回于道。
电影《超体》有句台词,混沌源于无知,而不是知识。
智人升级为神,无处不在,一滴水滴,一个优盘里的文件…
没有升级的智人将和尼安徳特人一样,尽管有不凡的肢体和大脑容量
在进化的进程中,被挡在未来的大门之外,
在三维空间循环往复玩着单机版游戏。
断了来的路,智人才有前路。
独行桥不挤,智人不迷!
回味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教授的那句话,
在虚无的空间面前,
没有任何东西有对错之分,
你所做的,你所思考的,
你所认同的,都是错的
,也可能都是对的,
没有任何东西及成就具有永远的意义。
结束语用书中一句话,
"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将自己从过去中释放出来,想象是否有另一个命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