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也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并且初看故事讲的七零八落的,一下一个人,但是它就是能吸引着我一直往下看,并且看的过程中内心其实挺纠结的,可以刘震云写作的功底。
小说开篇序中有一段话感触很深:“与神对话的希望文化和人类生态,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自在。人与人之间虽说来往不多,但并不孤独;与人对话的中国文化和浮生百姓,却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由于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于其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我认为这段话跟书中故事一直强调的两个人说不到一起去并不代表这两人没话说是一个意思,包括文中多处提到一些事情最后是“绕来绕去,一件事后面往往藏着八件事;一件事中间,又得拐好几道弯,找个说得上话的人,那是真难。’都是为了突出能找到一个说得到一起去的人有多难。而书中体现出能说到一起反而是那些不在一个年龄层次的人,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像最初的吴摩西(杨百利)和吴巧玲,后来的罗长礼(杨百利)和孙子罗长江还有宋解放和百慧,不知道这里是否可以简单的说成年人复杂还是说小孩子单纯,但是却可见,找一个能说话的人有多难,并且这样的孤独体验每个国人都有。
这本看似絮絮叨叨的书反应了很多人类生活的哲学,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公众场合话越说越少,能一起聊天的朋友也越来越少,往往在公众场合,一个话题开了头,一圈下来就没有接话的兴致,心里搁的事越来越多,却很少能找到一个人一吐为快,人越来越沉默,心也越来越孤独。昔日的好友聚在一起好像最多的就是吐槽一下房价,聊下孩子教育,话题都聊不深,也都没什耐性,好像每个人心里都装着很多事,但好像人人都感觉满腔心事无人说,人人都感觉过的累。犹如腰封写的一句话“中国人为什么火的这么累”,乍一看觉得有点夸张,但是读过故事,结合生活的经历发现一点不为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