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13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300字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是为数不多的既畅销又具有口碑的书,卡勒德·胡赛尼把故事呈现在阿富汗几十年的大背景下,译者李继宏在我心里也做到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本书里,太多的句子可以当做美文来欣赏积累,内容曲折婉转,有时替主人公开心,有时心头一震,生怕看到不好的结果,在这样起起伏伏的过程中,留下的是稍有指引但可供我们无尽想象的美好结局。

沿着时间的轴线,阿米尔与哈扎拉仆人哈桑共度童年美好时光,但少爷天性内敛,眼睁睁看着哈桑因替自己追风筝而受到阿塞夫的屈辱,天性让他选择了默默吞声,心中负着内疚与煎熬,阿米尔与哈桑日渐疏远,尴尬占据着两个人的内心,可哈桑依旧愿意说着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父亲说过,盗窃是最严重的罪行,因为床垫下的一沓钱,哈桑和拉辛汉因此“背负”罪名执意离开。时间流转,俄国军队、塔利班等相继执掌阿富汗政权,阿米尔和父亲经历万千辗转去美国过上了日渐优裕的生活,这期间,父亲去世,阿米尔娶了索拉雅,几十年的日子如同过电影一般沧海桑田。后来,阿米尔接到了拉辛汉的信,面见拉辛汉,又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并留有一个儿子索拉博,内心对于几十年前的负罪终于有勇气去面对去救赎,在法里德的帮助下前往喀布尔寻找自己的亲侄子,然而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不再是阿米尔童年的那个样子,取而代之的是破乱的街道、斑驳的弹孔、无家可归流浪人。阿米尔寻找到索拉博所在的恤孤院,得知他被塔利班带走,于是,冒险去见那些杀人不眨眼的人们的头目。冤家路窄,头目正是童年时欺辱哈桑的阿塞夫,在塔利班的营地,索拉博也受着他父亲当年受过的屈辱,从无战斗亦或是打架经验的阿米尔与阿塞夫搏斗,肋骨折断、鼻梁断裂使他在通向死神之路上获得心灵的救赎,就在这时,索拉博的弹弓对准阿塞夫,小石头高速射出,他的左眼成为空旷的骨头。阿米尔被送往医院,身体稍微好些就带着索拉博在塔利班追逐的危险下前往相对安全的伊斯兰堡,进而想带索拉博回美国,给他一个安全幸福的环境,但办理签证时有太多阻碍,答应不再把索拉博送去恤孤院的阿米尔在现实中为了采取最优方法而反悔,使索拉博心灰意冷,在浴池中割腕,而在此时,远在美国的索拉雅带来了好消息,她在移民局工作的亲戚可以办理带索拉博回美国的证件,当阿米尔满怀欣喜要告诉索拉博,惊叫着发现躺在血水中的侄子。接着是令人焦心的治疗,阿米尔坐立难安,他已经失去了哈桑,不能再失去索拉博,他祈祷着,从没有如此虔诚。终于,安拉有灵,索拉博醒过来,开始他的美国生活,可他厌倦了世间的一切,目光中从来黯淡无光,阿米尔与索拉雅尽心待他,终于在有一次的放风筝追风筝中使厚重的冰层产生裂缝。

哈桑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几十年之后,阿米尔同样心里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从一个天性懦弱的孩子,经历了一番自我的救赎弥补内心的罪责,终于成为父亲所希望和赞赏的人。追着风筝,仿佛哈桑从未远去,阿米尔也追寻自己的内心不再远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