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后感1500字
我觉得全文让我比较得益的有三个观点,下面我将一一罗列。
1、文字表达要直观于图像表达
文字是直接表达,而图像是间接表达,它需要我们的再理解,就像我写一句话,你能明白我表达的意思,而一张图片,不同的人能对它有不同的理解。作者特别提到了三种转变,从语言到文字,再从文字到图像,我们如今就是生活在图像的世界里,我敢肯定地说,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你一定是希望它的图像要远远盖过文字,因为图像表达的快速与内容的丰富(我们习惯称之为“碎片化阅读”)让我们跟愿意花少的时间尽量地获得多的信息,这种情况很多,就像现在更多的人会选择看电影而不去看小说一样。对于我而言,我是比较抗拒作者那种宣扬文字,贬低图像的说法的,但从文化发展角度,图像的泛滥确实对我们如今的文化造成了破坏。
时代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当总要有人在迷途的道路上找到方向,波兹曼并没有说出具体的方法论,这也正是最有趣的地方,娱乐行业的发展说明了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需要沉浸在其中,但是总有一部分人只是这场风暴的受难者而已,他们不希望如此,但却不知道为何会如此。我们改变不了世界的趋势,但我觉得至少要看清这个世界。
我希望通过几个问题来更好地表达我所说的内容。(1)看完了一场电影,你觉得你学到了什么?(2)看了一部部热剧,你还记得那个道理让你茅塞顿开?(3)你多久没有静静坐下来看完一本书了?这些问题会让人觉得很疑惑,娱乐需要和学习挂钩吗?那你可以想想自己每天用在娱乐和学习的时间相差多少,相信你就会发现-----娱乐至死并不是危言耸听。
2、过大的信息量喂饱了我们的求知欲
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个环节就是波兹曼提到当美国两个州开通了电报时,第一封发过来的电报可能只是该地区的一个人刚刚生了病,所以这就是现在的时代,信息充斥着我们,不管你需不需要了解这份信息,它都还出现在你面前。在这里提到的有个很犀利的观点,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得到信息的原因是为了下一步有所行动,而现在,我们得到信息只是增加了谈资。
你们可以打开一个浏览器,寻找一条内容会影响你接下来行为的信息,如果有,那我猜会是那不一定准的天气预报,所以就是这样,除了许多和我们无相关的垃圾信息以外,有用的信息的真实性很难得到考证,而且往往是极不详细的。
我之前总是疑惑现在人们的求知欲为什么就都变得像是无关紧要了一样,如今算是明白了,我们只是求知欲被过多地满足了,我们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时会认为自己“万事通”,会知道哪一部电影的内容,会知道朋友圈新生的梗是什么,会知道国家最近的大动作又是什么,但其实我们很少去问自己我们所了解的这些是否是我们懂的,我们停留在浅层次的求知满足中,对世界的一切其实知之甚少。
3、思想平等
一个农民的思想和总统的思想是没有区别的,没有高贵和贫贱的区分,我对自己的思想常常有这莫名的优越感,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们常说“思想层次”,也许就是这样一个词让我误以为自己至少处在中低层次的人类。
思想是很奇妙的,我们不能区分高低,但区分有无还是可以的,如果娱乐充斥了你的生活,而你也放空了自己的思想,想着“干嘛想那么复杂”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那我觉得还是可以允许优劣之分的存在的。
我觉得很有必要提一下“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它所表达的观点一定 存在你认可的和不认可的部分,我们没有必要觉得别人的就是对的,自己的就错了,因为思想的不同,我们所考虑的面不同,这都是被允许的,而当你阅读过后,不是记住哪一句名言警句,那是一团混沌的思想,只要你加以应用思考,它就会慢慢地转化清晰,变成你的血和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娱乐至死》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