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后感_18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后感1800字

对这本书名气非常大,曾经有无数人推荐和介绍过它。

一开头,我就喜欢上了。作者用严密逻辑思维在1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行走,通俗的议论文方式:抛出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枪炮,病菌与钢铁》是对人类发展史上什么原因造成了各个大陆发展如此不均衡一次深度剖析。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

《枪炮,病菌与钢铁》本书起了这样的书名,原以为整本书都会在阐述枪炮,病菌,钢铁的历史,然后它们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影响。但枪炮,病菌与钢铁是欧洲打开世界大门的手段而已。关于不同民族发展差距,以往的解释包括社会制度,武器装备,航海技术,流行病,语言文字等因素,然而作者并不这么认为,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所有这些文明要素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那就是采取粮食生产的方式,即农业文明的诞生,包括定居,有意识驯养动物,驯养植物。和以前采集狩猎方式相比,定居和充足的食物,可以养活的更多人口,从而形成便于组织生产和更加复杂的社会制度。更多的人口会生产出更多的粮食,部分人就可以解放双手,不必人人搞生产,诞生了专门技术人才,才有可能发明文字,文字为科技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差距就这样拉开了,没料到粮食是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我们是多么幸运!

在过去的11000年中,有些民族转向了所谓的粮食生产,就是说,驯化野生动植物,以因此而产生的牲畜和农作物为食。这些民族最早在新月沃地,本身就有很多极容易驯化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种子大,生长期短,营养丰富,而在也有粮食生产优势环境的美洲东部,因为缺少优质的植物品种,种地并不会比采集得到更多的食物,所以这里的文化繁荣比新月沃地晚了9000年。在经过漫长的植物驯化过程之后,人类又逐渐掌握了驯化野生动物的本领。人类把能够捉到的野生动物都尝试驯化了一遍,人类发现有些野生动物可以驯化,而有些根本顽固不化——无论多少次尝试都不能为人类所臣服。人类最终放弃了那些无法驯化的动物,而保留了那些可以驯化的动物——这些动物就成为了人类家园中一员——家畜。大体上经人类驯化的动物包括:狗、猪、绵羊、山羊、牛、马、驴、蚕、火鸡、羊驼、豚鼠、骆驼、驯鹿、等等。各个大陆拥有这些驯化动物存在很大差异,欧亚大陆天然就拥有这13种动物,而美洲只有羊驼,驯化的动物在人类社会中:提供肉类、奶脂、肥料以及拉犁,最直接成为社会主要的蛋白来源。驯化的动物和植物相互作用,增加了粮食产量。驯化的动物植物不方便携带,农民要留在自己的田地和果园里,他们就有了固定居所。定居的方式缩短了生育间隔,促使人口变得稠密起来,多余的粮食储藏,交换,促进了文明进步。美洲的土著居民在河谷种植庄稼,则要到19世纪欧洲人和他们的畜拉犁的出现。

看到描写中国这一部分很惊喜。作为中国人,中国拥有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为什么是欧洲人政府了世界呢?作者用“最优分裂原则”在书中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即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作者指出了三个代表地方:中国、欧洲、印度次大陆。过于统一会导致社会没有竞争力,例如中国对火药的弃之不用以及郑和下西洋的不了了之,而在有竞争的社会如果一个国家决定放弃某项技术,那他很有可能败给采用了这项技术并从中受益的其他国家。中国有很多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方,发扬光大的全是欧洲国家,鸦片战争战败后,被迫打开国门。过于分裂当然不用过多的解释,这些国家和地区肯定总是充满了战争,从而没有时间发展其社会。

作者经过对演化生物学、地质学、考古、历史、语言学、人类遗传学等各方面研究的论证,得出结论: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只有在能够积累粮食盈余的稠密定居人群中,也就是依赖公元前8500年左右出现的农业崛起作为粮食来源的人群中,才有可能诞生先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和其他复杂社会特征。看完本书,对历史、生物地理、语言学等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人类为何是今天的样子,有了全新的了解。这是一本很赞的书,被作者的思想魅力征服了。上帝赐予我一颗能够思考的大脑,我却思考的太少了,::>_<::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后感_1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