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刺》读后感_1200字

《刺》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的主角是暴力,校园暴力,职场暴力,网络暴力,通过三个小故事揭示了许多我们身边的敏感点。很敬佩作者能一直重视校园欺凌这一块,相信有这样榜样一直关注,往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并坚守下去。但看故事的时候我觉得有些地方过于煽情,作者的主观意念较强,会有点让我体会不到主人公的真实感。我觉得尤其是到网络暴力那一块,人物的形象有点虚,故事线也不是很严谨,让我有一种催稿的错觉感。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淫,经济学家看到易,才子佳人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如此而已。”在李尚龙先生的《刺》中,我看到的不单单是暴力,还有很多的人生哲学。

其一是:为何有那么多的旁观者?这旁观者是他,是你,是我!在第一节中,小时弱小的郭晓婷,遭到刘涛张家两姐妹的校园欺凌,无奈郭晓婷家境贫寒,母亲又是残疾,而张家势力过于强大,反抗时被“好心老师”以大化小,以小化无平息了,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是变成了旁观者,打着为当事人好,为学校名誉好,为班级荣誉好的口号平息了。这些旁观者获得了自我成就;在第二节中当刘涛变成暴力的受害者,郭晓婷通知全组人员临时开会却独独没有通知刘涛,利用职场暴力冷落排挤刘涛,这时大部分的职员又成了旁观者,一面沾沾自喜,一面指责刘涛,这时的旁观者满足了内心的攀比心理;在第三节中,当网络暴力开始爆发指责张峰时,旁观者在“大部分人”的庇护下发表一个微不足道的评论。这时的旁观者满足了从众心理。但到最后网络暴力指向所有评判过指责过别人的网民时,才发现当时的旁观者已经变成了当局者。其实这里面的旁观者总有一个是他,是你,是我!

其二是: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强大!郭晓婷逃离校园暴力,去往北京后,那些欺凌侮辱全都被她记在心里,刻在骨里,变成了她最强的动力,最后成就了铁骨铮铮的女强人;刘涛挣脱职场暴力,重塑自我,在写作方面寻找到自己强项,将身边琐碎片段化为一个个动感故事,最后成为了才华横溢的女子。她们都是在磨难后,重塑自我,变得越来越强大。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磨难,但这些过不去的磨难过去了就会让你涅槃重生,让我想起了稻盛和夫先生,当时他经营的京瓷面临倒闭,他不得不接了一个技术上完成不了的单,为了按时交货,他日思夜想,冥思苦想,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突破了技术难关,让公司起死回生,又因为有了新的技术,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不就是这样吗?难关是有的,跨过去了,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哪些杀不死你终将使你强大!

其三是:生活很残酷,但我依旧憧憬阳光!郭晓婷被全校同学嘲讽时遇见了作者张峰,张峰救她与水深火热之中,给了她新的希望,从此张峰成了她心中的阳光 。刘涛落魄时,遇见了酒吧老板,找到了精神寄托,与他分享喜怒哀乐,于是酒吧老板给她带来了阳光的温暖。生活就是这样曲折,但太阳依旧在头顶,迟早会有晴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刺》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