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1200字
当年明月写得很好,幽默的文笔使枯燥生硬的历史变得有趣起来。历史是有趣的,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让历史变得丰盈起来,身在其中的人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也许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就可以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晚明时期,曾出现可以挽救明朝的人物,但无论是偶然还是意外,明朝还是覆灭了,作乱的阉党,坏事的言官集团,不作为的大臣,都为其覆灭铺了道路,那些可以使历史改道的关键人物,终究没能发挥作用,留给后人的只有叹息和小小的不甘,遗憾,或许可以想想,若是那些关键人物发挥作用,大明又能持续几年?如果非要为明朝覆灭找个理由,那就是李自成的那句话了,嗟乎大明,气数已尽。同样拥有改变历史的能力,张居正就成功做到了,让衰败的明朝达到了万历中兴,延续了明朝的气数。孙承宗没能挽救大明,只是因为老天没给他这个机会而已。但我更倾向于当年明月说的,历史其实很无趣,没劲透了,有趣是因为他幽默的文笔,而不是历史本身。真实的历史,不仅无趣,而且残酷。几百几千年来,推动历史发展王朝更迭的,无非就是两个字:权利。一旦尝过登上权利顶峰的滋味,就戒不掉了。权利二字,可以让朱元璋在建国之后除掉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可以让朱棣借靖难之名而行篡位之实,也可以让原本和睦的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反目。而更多的人斗来斗去,为的无非也是这两个字。斗争背后代表的利益,才是本质。但同样的追求权利,人和人又是如此不同,有的人追求权利,是为了自己,如严嵩,不仅贪污整人,还不作为,而有的人追求权利,确实为了实现最初的理想和抱负,如张居正,如徐阶。即便在权利斗争中他们都不再单纯,也使过各种手段,但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为天下人。当年明月笔下,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式的形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而不是像书上一样只有单一的形象。举个栗子,戚继光,有名的抗倭英雄,光辉形象闪闪发光,但又多少人知道戚继光贪污起来也是一把好手据说送礼都用车拉的[捂脸]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时官场腐败黑暗,到处都需要打点。而且带兵打仗,没有点额外收入是不行的(朝廷常常拖欠军饷)张居正大人,虽有不世出的才能,但也有经济问题朱棣同志,虽然是个好皇帝,但常常干无赖的事……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每一个人,都因为复杂,才显得真实。毕竟人都是复杂的,不复杂就不是人了。这本小说,讲的是明朝的历史,但又不完全是历史,斗争,疑虑,忧患,残酷,精明,气节,报国,勇气,无畏……每一个人,都让我们懂得了点什么。以后会再看一次,不再囫囵吞枣,不再马马虎虎,而是认真的看看这段历史,体会一下每个人拼尽全力的一生。
最后,当年明月借用徐霞客告诉我们: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好自己的一生,这是任何王侯将相,功成名就都比不上的。共勉。希望你我都可以follow heart。[可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