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那时汉朝(壹)》读后感_2300字

《那时汉朝(壹)》读后感2300字

  •     想了想,还是决定好好写个读后感再睡觉。【这部书目前只读了一遍,都是浅见,也许还有不对之处,只是想记录下来,日后与第二次阅读后的感想做对比,看是否会有不同的发现。】暑假期间,我一时兴起,回顾儿时看的《大汉天子》,由此对汉朝历史颇有兴趣,便在百度上看到了别人推荐这本书。乍一看,以为是当年明月的手笔,但似乎还差那么一点。说实话,这里面提到的人名地名太多了,我看完也记不住几个,只对那一段历史有了了解。我想说说刘邦,说说项羽,这两个从内而外都相互对立着的人。
  • 刘邦:
  • 以前看书上说起刘邦,总要伴随着“无赖”二字,我却没弄明白到底是怎样个无赖法。在这部书里,我略有体会。其实,我想用一个词来概述我在这里所认识的刘邦:“幸运”。对,就是幸运,刘邦上辈子大概是拯救了世界,才换来今生处处有贵人。
  • 早年的他是个穷困潦倒的穷苦百姓,无财无势,又看不到希望,只能做个地痞无赖。就像现在很多迷茫的普通大众,带着一颗困顿的心游走在繁华都市,纵使你想有所作为,但不知从何做起又看不到希望,那绝大多数便只能选择继续做普通人。他的第一个贵人是吕太公。他第一个发现刘邦的与众不同之处,并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之下将女儿嫁给他。事实证明,吕太公的女儿绝非等闲女流。吕雉与一老父告知刘邦他自己贵不可言时,这定是给了他很大的希望,至少原本暗淡的生命里出现了第一缕光。积极的心理暗示总给人以鼓舞和激励,我想他不会对未来没有憧憬吧。
  • 其后,萧何,虽说早年只是对他多了点照顾,但后来却发挥着绝对重要的作用。他用自己的谋略为刘邦贡献了多少良策,又举荐良臣,至少韩信算一个。韩信后来虽有异心,但为忠义二字,不受利诱不叛汉军,这也是值得称赞的。
  • 张良所发挥的作用自不必说,作为汉王派来相助汉军的义士,他也是竭诚为刘献计献策,更是在鸿门宴中救了刘邦的命。若不是因张良于项伯有恩,他们又怎么会提前知晓亚父与霸王的计划呢?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项伯以身护沛公。以及后来项伯也多次相护。我都忍不住想说项伯是不是傻,胳膊肘怎么尽往外拐( ′• o •′ )
  • 夏侯婴虽只是车夫,但不仅一直护刘邦周全,更是为他保住了一双儿女。
  • 还有陈平,樊哙,灌婴,周勃,彭越之类,这些人无不对刘邦建立汉家天下有极大的帮助,怕是哪一个都不可少。
  • 是刘邦真的有天子之命吗?还记得有这样一段话:
  •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刘邦最大的优点,也是决胜的关键在于他善用贤人能士。每当刘邦做出错误的决策时,身边都会有人提醒他这样是不对的,要怎样才算高明。回头看看,他有多少次都是在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的帮助下化险为夷的!能如此纳贤,刘邦才是最聪明的吧。假借他人之力,为自己打天下。
  • 当然他有很多地方我不喜欢,他本人并没有什么远见卓识,也贪图享乐,永远摆脱不了早年那种痞气和无赖的作风。无赖归无赖,当遇到无赖的时候,你只有比他更无赖,才能笑到最后,他能成事在一定程度上又得益于此。
  • 项羽:
  • 这个人要怎么说呢?我想我不会用那么多篇幅去说这个人,我对他的情感其实有很大的变化,从崇拜到愤恨再到同情。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西楚霸王!一腔豪迈,铁血柔情。
  • “力拔山兮气盖世”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我一直以来很崇拜这样的英雄,我的心中也有一个小小的英雄梦。
  • 可当我看到他屠杀百姓坑杀俘虏劫掠咸阳火烧阿旁时,我的脑子里浮现的再不是英雄,而是一个瞪大了眼睛去杀人的暴力狂,一点都不像英雄所为,我甚至有点恐惧。当我看到他轻视甚至于无视建言献策者时,我讨厌他的狂傲自大。当我看到他听信谗言猜忌良将赶走最终逼死亚父时,我对他的好感全无,我脑补了一下亚父死时的情景,白发老人错付忠心,这样的死也是为自己的错买单。
  • 可是垓下之战,昔日里以一敌众威风凛凛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唱的人心不定军心涣散,霸王别姬时,虞美人为了不拖累他而自杀,乌江自刎只为了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或者说家族的尊严。这一系列的事情,看得我心痛,我同情他,甚至希望他会改变心意回到江东等待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但这都是徒劳。
  • 项羽的性格里有致命的弱点:太高傲太自大。他勇猛无人可比,但也许是太年轻气盛,受不得他人干扰,而自己也缺乏战争中作为一个将领所必须的深谋远见。书的最后以阿克琉斯之脚类比,去指明项羽失败的原因,我还是挺赞同的,以下为引用原文部分:“项羽的失败不但要归于命运,更要归于自己。他最大的敌人不是诸侯,而是他自己,但可惜的是他被他自己打败了。
  • 打败项羽自己的这个武器就是暴力,对暴力的无上迷信,使他自己陷入了走火入魔的状态。他以为,暴力能扫平一切黑势力,也能建立起一个新时代。但是自从他在咸阳放了一把大火后,他就错了。
  • 他并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暴力不是一种涂着毒药的工具,而不是绝对的及万能的生存技能。他也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样东西比暴力还管用,那就是人道。没有人道的暴力,将是自我毁灭的暴力,给别人挖坟墓,其实就等于给自己挖坟墓。”
  • 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对立起来,看似一强一弱胜负已定,但是谁又能说看起来强的一定会是最后的赢家呢?夺天下的事情,多半是得民心者可得天下,可楚霸王却早已失了民心。
  • 这部书目前只读了一遍,都是浅见,记录下来,日后与第二次阅读后的感想做对比,看是否会有不同的发现。
  • 晚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那时汉朝(壹)》读后感_2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