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憩园》读后感_1000字

《憩园》读后感1000字

平实的语言,加上几许惋惜的诗意,使这个本来悲伤的故事充满了质朴的人情味儿。质朴的人情味儿更多的是来自杨老三的小儿子,那份对父亲的真情,天真而深厚。可惜他没有知道父亲已经不在了,也幸好他不知道。不然读者要跟着这个小孩落泪了。人情味儿也来自叙述者“我”与姚家夫妇的友谊,彼此深切的关怀,诚恳的交谈,以及临别约好一年后再见的期盼,仿佛这个“再见”的许诺实现的那天就是姚家新生的时候。可到了那个时候,姚家是已然衰败了,公馆再一次被转手卖掉,姚国栋彻底变成第二个杨老三呢还是真的就会迎来美好的相聚?巴金先生再一次没有告诉我们结局。
一个公馆,两代主人,第一代已经在啃着祖宗家产不思进取只思淫欲又固守“长宜子孙”的封建观念中败掉了财富和德行,甚至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价。第二代主人姚国栋人虽善良不似杨老三那样好嫖好赌,但同样的无所作为,依恋着祖产,疏忽对儿子的教育,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放纵呢。最后也是间接地导致了儿子的溺亡。两代主人家庭角色的相互对照,性格的平行对比,人品的彼此映衬,以及相似的故事,都很出彩,告诉我们这样的家庭不止一个,当然也不会只有这两个。如此,警示意义便出来了。但家庭悲剧还是稍有不同。就像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头说的那句经典的话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之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之前读了巴老的《家》和《寒夜》,却更喜欢这本《憩园》,可能是因为它比较短,感觉语言没有多少累赘之处,好像巴老的写作状态更沉静自然了,既不像《家》透露出来的那么青春热烈,也不像《寒夜》给人的悲观无望感。《憩园》是含着温情的,就像姚太太和杨家小孩的存在给人以抚慰。
书上说《憩园》借鉴了契科夫戏剧作品《樱桃园》的一些写法,刚好前几天看完了《樱桃园》,记下几个我认为的借鉴之处:
公馆对应樱桃园,公馆已经被转手卖了换了新主人,而樱桃园也被拍卖了,正要被改成别墅楼。
公馆主人们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和樱桃园主人们不劳而获地享受上辈遗产如出一辙。
在《憩》结尾“我”看见了大仙祠被拆毁留下成堆的瓦砾。而《樱》的结尾,传来的是不绝于耳的伐木声。大概都暗示着什么。精神与物质的不可兼得,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嗯好吧,人类的困惑真多,值得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憩园》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