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1:佛头奇案》读后感1400字
《古董局中局1:玉佛头》
情节环环相扣,风格引人入胜。从专业点的角度讲,里面许多古董圈子里的黑话和大量鉴别古董的方法和技巧,看起来有理有据,让人有种想要好好了解内幕的想法,不简单的认为是一本书,也算是一种对古董知识的科普,对古董鉴定、收藏、造假、设局都的描写都很细致。可见作者除了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外还大量的查证资料,甚至可能亲身经历与走访,这样,一部让人读一点就被深深吸引的小说就这样出现了,很荣幸在书荒的时候能够一口气看下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没意见古董背后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而与之相反的赝品背后都存在着机关算尽的机巧和匪夷所思的圈套。说到底,利益的牵扯总会将各种眼前的或者隐藏的人物厉害显现出来,一层层抽丝剥茧,最后留下的就是真相,或许过程可悲可泣、可歌可叹,真相往往残忍而现实,需要极大的坚强去面对。
四悔:“悔人、悔事、悔过、悔心”,对一个背负着家族使命同时意图追寻祖辈两代的屈辱真相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劝诫,但是越了解真相越深入了解,任何人都不会放下这种命运的纠葛,只会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去完成使命,许愿便是这样一个人。
“鉴古易,鉴人难。”许多古话总是很尖锐深刻地揭露一些事实,这些在你不明真相,没有阅历的时期总给你太多打击,也让你变得狡猾,更加深藏不露,藏拙在历史上总有着极其高明的妙处。
纠葛千年的恩怨,漫漫烟海中的历史在当下被反复推演与挖掘。或许真相就在那里,然而是真的东西,还是比不知情别人想让你知道的真相,总让人摸不着头脑。活得简单不是办法,只有亲手去打破历史的封印,让千百年前的奇迹重现,是古人的智慧,更是今人的担当。
回想战争时期,中国大量文物外流,别的国家的人尚且知道这些对历史研究和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华夏儿女更应该珍惜这些剩余的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古物。有些东西失去了几乎不可能被追回,现有技术就算仿造也是假的,甚至达不到古代技术成就的高度,也不会有历史的底蕴在其身上显现。冰冷的文物不会说话,但它们在璀璨的历史长河里看着人类的进化与发展,是人类的荣幸,也是文物的价值体现。
说来惭愧,身为洛阳本地人,看过龙门石窟、上过南陵等地方。但是对其文化历史渊源不甚了解,读了此书,说不定在下次和外面朋友再次参观时也可以向他们讲解一些卢舍那佛、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啊什么的,虽然可能不是真正的历史,将一些野史趣闻就显得有文化内涵了,也证明我九朝古都的价值与文化历史。仔细想想,更难过的是,我在洛阳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真正的洛阳铲,有点悲哀。听父辈讲过,盗墓这一行,在发现的墓穴里面,盗墓贼留下的最早是编织袋,然后是红茶绿茶瓶。可见随着社会发展,盗墓这一行也有这进步。就像随着你鉴定技术的发展,相对应的仿制技术也不断革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永远宣布着对立事物的复杂关系,在人类发展中矛盾果然起着重要作用。
看了书,学了知识,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但是这些对圈外人来说一辈子都用不上,偶尔装个逼还是可以的。读书不仅仅简单让人长了见识,你为人处世的准则,你生存竞争的能力,你个人气质的提升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读书,增加自己灵魂的深度与广度。
以上。
[捂脸]子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古董局中局1:佛头奇案》读后感_1400字